第A16版:副刊
3上一版
 
为母亲 立一块心碑
我用七天小工换来《欧阳海之歌》
时过子夜 灯犹明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4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过子夜 灯犹明

 

◎张茂之(河南平顶山)

每次外出时,总喜欢去一些名人故居看一下。吾心安处是吾乡,中国人是有故乡情结的,这个“故乡”是大而化之的家乡,也是具体而言的“故宅”,所以“故乡”有另外一个名字——“老家”。“家”既是家乡,也是老房。

名人故居,于物理层面而言,和大部分普通的房子并无二致,它们本身也就是一间、一所或一幢房子。只是,有的时候透过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总能发现一些它的主人和过往岁月留下的痕迹,和观者心中的某些好奇、某些认识、某些想法正好映衬,刚好契合,所谓一草一木总关情,眼见为实,触景生情,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正如于普通人而言的“老家”,虽然远者关山万里,心中总是念念不忘,所念的不仅是那座老宅,更是人,是事,是过去的点滴。这种感觉历久弥新,时间越长,感觉愈强。

探寻名人故居,亦如是。“在故居,我时常不觉得自己是个游客,而是熟识主人前来拜访的晚辈,我一边欣赏家具布置、墙上的照片,一边等待主人归来,抚摸他们手植的花草,就仿佛在与他们对话。”以故居为载体,可以更近距离地了解它的主人,“名人在历史舞台上光芒四射,‘家’是幕布之下的后台,名人在这里退场卸妆,还原为温柔的父亲、隐忍的母亲、忧郁的丈夫、纯真的女儿”,有了这种跨越时间的“相逢”和“相知”,管中窥豹,进而以它的主人为起点又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他所处的时代。

不过名人故居何止千百所,数量既巨,分布又及其广泛,穷一人之力想去看遍终究是困难的,所以不妨也就偷个懒,借他人的眼去看一下未曾去过的名人故居,似乎也可以是了却心愿的一个法子。

例如读书,读《时过子夜灯犹明》。

它记录了“百花深处凡人家”的老舍故居丹柿小院,让我们透过这个处于闹市之中,十分钟即可逛完的迷你四合院,去了解它的主人在这里的“场面”,在这里的欢畅,在这里的觥筹交错,在这里的落寞;透过墙上发黄的日历,也看到时间在这里的定格。

它也记录了经常 “时过子夜灯犹明”的茅盾故居。在那里,茅盾的床头系着一排按照颜色长短过于有序排列的绳子,这些绳子是作家收集来用来捆扎书刊的。心头默然一笑,哦!原来写出煌煌大作《子夜》的严肃作家竟也有如此可爱的强迫症。

在“兴风狂啸者的尘世回眸”一篇中,当我们看到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故居中绣有“海婴”的枕头时,自然就会想起鲁迅的那首《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兴风狂啸者”意指猛虎,而“小於菟”则是小虎崽。“鲁迅一生论战,四面树敌,自比大老虎,即使兴风狂啸,也要时不时深情回望自己的小虎崽呢。”

相较于老舍在北京故宫边丹柿小院和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故居的临闹市而居的“大隐隐于市”,林语堂似乎更像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他更钟情于山水,“在我的书斋之前要修篁数杆,夏日要雨天,冬日要天气晴朗,万里一碧如海。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所以他把书斋放在了阳明山的半山腰上。林语堂不愧是个生活美学家,“黄昏时候,工作完,饭罢,既吃西瓜,一人坐在阳台上独自乘凉,口衔烟斗,若吃烟,若不吃烟。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胧里,下面天母灯光闪烁,清风徐来,若有所思,若无所思。不亦快哉!”大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快意和潇洒。

这大概也就是他所说的生活是艺术吧:“此处果有可乐,我即别无所谓。”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