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梨想酥甜 现实丰满
半生辛酸 一柿顺意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4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梨想酥甜 现实丰满

◀郭晓鹏指导焦双志(右)疏果
 

□本报记者 邢晓蕊 文/图

时值春日,叶县叶邑镇段庄村博汇林果基地生机盎然,红叶梨树上结满了葡萄大小的红色果子,绿叶梨树上挂满了樱桃大小的翠绿果子。基地门口,几名工人在建特色餐厅,4个圆形钢架结构的茅草房已现雏形。田里,20多位村民在分栽果苗。

这天是4月17日,一大早就来修缮草房的焦双志感慨地说:“谁能想到这里的荒草荒沟竟然变成了果园,俺不用外出就能赚钱养家了。”

“等到餐厅建好,又能安排十来个村民就业了。”共青团河南省委员会派驻叶县第一团支部书记、叶县博汇林果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晓鹏笑着接过话。

困顿中,小小红梨带来希望

焦双志是段庄村村民,今年42岁。之前,他和村里的大多数人一样常年在外打工。2013年夏天,父亲突发脑出血,他不得不从北京返回家乡。

父亲住院一个多月,花费30多万元。“家里的积蓄花光了,没法子,我又在信用社贷了15万元。”因为父亲的一场大病,焦双志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就在这一年,段庄村发生了一件大事——大学生郭晓鹏回乡种起梨树,全村人引以为奇。

郭晓鹏从警校毕业后,就职于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正邦集团,年薪30多万元。“晓鹏不是自找苦吃吗?他能坚持住吗?”对于郭晓鹏的选择,焦双志和村民们一样不解。

在村民的质疑声中,郭晓鹏种上了30亩奥世红梨。这种梨成熟期早,产量高,口感酥脆无渣,耐储存,是他在全国各地多方考察后引进的新品种。

梨树长红叶,开红花,结的果子也是红彤彤的,焦双志十分稀奇。得知这种梨经济效益很好后,他动心了,没事儿就往郭晓鹏的果园跑。

家门口,林果基地帮助脱贫

郭晓鹏比焦双志小10岁,俩人相处如兄弟。得知焦双志一家生活困难,郭晓鹏很想帮上一把。

2015年,郭晓鹏流转300多亩土地,注册成立叶县博汇林果有限公司,以中国农科院及各省农科院为依托,选育奥世红梨、黄宝石梨等60多种国内优良梨树品种。

郭晓鹏让焦双志到公司做人事主管,又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租赁了焦双志家3亩多土地,还安排他的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我们家现在每个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2018年就脱了贫。俺在家门口赚钱,还能照顾父母和孩子,特别好!”焦双志笑得合不拢嘴。

段庄村党支部书记段小伍说,段庄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7户,通过在博汇林果有限公司务工,先后有31户成功摘掉贫困帽。

焦双志说,博汇林果有限公司成立了博汇林果扶贫脱贫产业园,凡是本村贫困户都可以赊购果苗,待第三年收益后,按每棵10元的价格返还公司。公司全程提供种植指导,按市场价统一收购果品。有这么好的帮扶政策,他也种了一亩多的奥世红梨,“初果期产量虽少,但按1000公斤计算,卖15000元不成问题。”

画蓝图,更多村民一起致富

“也考虑过把育苗基地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交通相对不便的段庄,就是为了能带领父老乡亲一起致富。”郭晓鹏坦言。

10岁那年,郭晓鹏的父亲因病去世,他随母亲搬迁到母亲的娘家段庄村定居。村民们待他很好,他一直心怀感恩。看到父老乡亲收入微薄,他便想把高新农业带回来,造福一方。

费尽千辛万苦,郭晓鹏回乡办起林果公司。公司逐渐稳定下来后,他一边进行二期开发,一边扶贫帮残。2018年3月,郭晓鹏牵头成立了占地50余亩的残疾人再创业基地,免费为残疾致贫人员提供价值10万元的奥世红梨梨苗。只要残疾人来公司干活,哪怕薅几下草,他一天都给发40元到50元钱。焦双志说,自己曾经无法理解郭晓鹏,但后来,他帮的人多了,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

“公司二期要投资建设高标准冷库,下一步还要建月季园、亲子采摘园、休闲垂钓园等,希望打造一个以果汁加工、采摘旅游、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焦双志说。

郭晓鹏还想依托段庄红色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一想到未来的段庄村四季花果飘香,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游客前来观光,兄弟俩就乐不可支。

“附近村民也可以发展农家乐,生活会越来越好。”焦双志对未来满怀信心。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