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复工记
3上一版  下一版4
 
疫情带来了损失 但有所失就有所得
即使只能外卖或打包 也把我高兴坏了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3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30年的饸饹面店复工,老板说:
即使只能外卖或打包 也把我高兴坏了

昨天,郑见叶在厨房为顾客准备外卖。
 

□本报记者 邢晓蕊/文 李英平/图

把新鲜的羊骨、大块的羊肉放进锅里,旺火煮起来……做饸饹面30年了,57岁的郑见叶习惯了早起,通常早晨6点半就开始熬煮羊肉浓汤,上午10点半,他的冢头郑记饸饹面会准时开门营业。在忙碌中,57岁的郑见叶过着踏实而平静的日子。今年春节,受疫情影响,郑见叶的冢头郑记饸饹面直到3月2日才重新开门。一个月闲来无事,郑见叶十分着急,店门重开那天,他满心欢喜,脚底生风,干起活来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

从建设路大棚一个不起眼的小摊,到如今的“网红饸饹面店”,冢头郑记饸饹面曾三迁其址,拥有了大批忠实粉丝。当羊肉汤鲜美的气味源源不断地飘向街头,外卖订单一天天增加,郑见叶知道,热闹的城市正在回归……

A

郑记饸饹面郑见叶的自述——

关门一个多月,老顾客一个劲儿打电话

我是郏县冢头镇人,饸饹面是老家的传统特色小吃。我爱吃饸饹面,更爱做饸饹面。

1989年,我和媳妇带着孩子从老家来到平顶山市区谋生。起初我们卖过菜,后来我考察了一下,发现还没有人卖饸饹面。我家老一辈有人卖过羊肉汤,有现成的配方,我就琢磨着开一家饸饹面店。

1990年,我在老家贷了300块钱,在市区建设路与光明路交叉口西北角的建设路市场大棚里卖起了饸饹面。记得第一天营业只卖出去6碗饸饹面,我心里凉了半截。后来我不断琢磨汤汁的配料,四个多月后,一天就能卖出去上百碗了。

那个时候,我早晨4点就起床熬羊肉汤,非常辛苦。付出总有回报,饸饹面受到客人喜爱,生意越做越好。靠着卖饸饹面,我买了房,还供一双儿女上了大学。如今我儿孙满堂,一家人生活幸福。

每年春节后,我们店正月初九会准时开门,今年破例了。平常忙惯了,一下子闲下来,真有些受不了,干啥都没劲儿。很多老顾客想吃饸饹面,不断打电话问啥时候开业。我很想早点复工,做一锅面吃个过瘾。社区通知可以复工的时候,我赶紧让儿子递交了复工申请。

3月2日终于重新开了店门,不能堂食,只能外卖和打包。即使这样,也把我高兴坏了。5位店员都在家憋坏了,很快赶了回来,店里重新变得热气腾腾。有活儿干,我心里就踏实,就高兴。

儿子是市公安局光明路派出所交管巡防大队的一名辅警,春节期间一直执勤,近半个月都没进过家门。元宵节那天晚上,儿子坐在家门外的楼梯上吃了碗汤圆,小孙女哭着让爸爸抱,儿子没敢抱。疫情防控期间,小孙子百天,也没能摆宴席,就连一碗饸饹面也没能吃上,我心里干着急没办法。但儿子劝我说,要相信国家的防疫措施,复工后的防护措施也一定要做好。

在复工申请批下来那天,我们就开始作准备了。真是跟搬家一样,把店内东西全部腾空打扫,再消毒。店员每天测量体温,戴帽子、口罩、手套。

B

订单逐渐增多,期待把顾客迎进门的那一天

第一天开业,我们接了七八十单外卖,跟平时的外卖量差不多。

我们店以堂食为主,往常一到中午店里就坐满了人,特别热闹。饸饹面做好后,浇上汤,洒上香菜、葱花,香气浓,面也筋道,吃着很有味。大家都是边吃边聊,客人吃得过瘾,俺看着也高兴。现在疫情还没有解除,不能把顾客迎进店里,觉得很对不住大家。

每天中午,看到一些外卖小哥把餐盒放在摩托车上,站在路边吃饭,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前天中午,看到两个顾客端着面放在汽车后备厢上吃起来。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带回家吃,他们说“太远了,没法带”。我一问才知道他们家在宝丰,是专门开车来吃饸饹面的。“好长时间没来了,想吃。”听着顾客的话,我心里又高兴又难受。高兴是因为客人喜欢咱的饸饹面,难受的是客人大老远跑来,只能站在外头就着寒风吃面。

往常,我家店门前车水马龙,每天中午接送孩子的家长排成了长龙。现在,曙光街很少看到孩子的身影。不过,这两天街头的行人逐渐多了起来。附近的居民待在家里时间长了,也都想换换口味了,很多人端着碗、拿着锅来买面吃。

我们的订单一天天多起来了,也盼望着能早点把客人迎进店门。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