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天天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光影滩涂
小历史
放牛的日子
母亲捡废品助学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放牛的日子

 

□梁永刚(河南平顶山)

昔日的乡间,几乎家家户户都喂牛。乡谚“一亩地,两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道出了农家日子的理想境况。牛是大牲口,也是庄户人家的劳力,可谓庄稼人的忠实伙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放牛割草自然是家常便饭,特别是放了暑假,农家娃几乎与牛朝夕相伴,在酷热寂寥中排遣着漫长的夏日时光。一条轻盈结实的牛绳,摇曳着放牛娃苦中有乐的暑期生活;一根简易粗糙的鞭子,挥舞着孩童们多姿多彩的乡村童年。

在漫长的暑假时光里,上午主要割草,放牛则是从午后两三点开始。草草吃过晌午饭,大人们夹张草席随便找个地方歇晌去了,精力旺盛的农家娃们压根就没有睡午觉的习惯,找一根直溜溜的长竹竿,或者弄些桐油抹到一端,或者从马尾或者牛尾上拽下一根长丝,在竹竿一头系成活扣,满村子四下疯跑着逮知了,完全忘记头顶的烈日炎炎。放牛的时候一到,脆生生的牛铃声夹杂着几声低沉的牛哞响起来了,先是零零碎碎的,继而嘈嘈切切,随着越来越多的牛加入,那声音渐渐厚实起来扩散开来,好似一道急行军的号令,惊扰了枝头的鸟儿,惊醒了村人的酣梦,也让寂寥宁静的村庄喧闹起来。我和玩伴们掂着竹竿急匆匆跑回家,着急慌忙地从门前的树上解开牛绳,牵着自家的牛一路小跑加入到前呼后拥的牛群中。

兴许是牛饿了一晌午急于啃草的缘故,手里拽着牛绳走不了多远,老牛明显加快了步伐。我紧跟着跑了几步,顺手把牛绳缠在牛脖子上,任由它一路疾跑。牛群在前,村人在后,越过村口,穿过田野,下了一道陡坡,便到了那片一望无垠绿意葱茏的天然草场。此时,临近几个村庄的牛群也沿着羊肠小道,从不同的方向潮水般汇聚而来,燥热的空气中氤氲着清新的青草香,弥漫着牛嘴里大口呼出的浊气,还夹杂着污泥若有若无的腥香,在明晃晃的阳光下蒸腾成独特的乡土气息。河滩上的草场少说也有百十亩,每个村庄的牛群各有自己的领地,年年如此,心照不宣。牛是有灵性的,一踏入草场,不用吆喝指引,无须扬鞭抽打,径直就走向平日里惯去的地方,啃完一点,往前挪挪,极少跑到他处。人与人的友善,牛和牛的默契,让这方草场在淳朴的乡情里恣意生长着,年年岁岁,其乐融融。

终于,附近村庄一拨又一拨的牛群陆续进入了河滩,草场上尘埃落定归于平静。离草场不远有一片槐树林,是放牛人憩息的场所。有午睡没有睡舒坦的,躺在草堆上,用草帽遮住脸,一会儿工夫便鼾声四起;有爱侃大山的,三三两两围坐一团,一边有滋有味地吸着烟卷,一边前三皇后五帝说个没完;有爱下棋的,寻一片浓荫,搬两块石头,你捡几块土坷垃,我拾几个石头蛋儿,像模像样地下起了“五子棋”。我们这些放牛娃天生爱动,享受不了大人们躲在树荫下的那份逍遥自在,于是,趁牛大快朵颐啃草的间隙,邀上几个要好的玩伴,跑到草场尽头的水边尽情玩耍。

当太阳最后一抹余晖掠过草场的上空时,附近的村庄上空升腾起了袅袅的炊烟,该赶着牛群回家了!通往村庄的土路上尘土飞扬,寂静的村子顿时变得喧嚣起来,牛的哞叫声,牛铃的叮当声,放牛娃的嬉闹声,汇成了薄暮时分村落里的交响乐,随着晚起的凉风四散开来。

田园牧歌的美好记忆总是短暂的,也就是二十几年的光景吧,故乡的村庄里再也见不到耕牛的身影,再也听不到悠长低沉的牛哞声了,清一色都是机械化耕作,和放牛的日子一起消失的是,延续了上千年的再也回不去的农耕岁月。 多年前,老家村子附近那片天然牧场已经被星罗棋布的鱼塘所替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意境一去不复返。蓝天、草场、河滩,如诗如画宛如仙境,一次次带我梦回纯美的乡村童年……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