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天天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真避暑与假避暑
小历史
杠 精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8年8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杠 精

 

□朱辉 (湖北武汉)

“杠精”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指的是抬杠成瘾的人。无论别人说什么,哪怕他内心赞成嘴里也会反对,他们通过驳斥别人获得快感,找到存在感。

有人说“杠精”是网络文化的产物,以前在论坛,如今在新闻评论区最容易遇见“杠精”。然而稍具观察力的人都会发现,这种说法有失偏颇。每天一早一晚,小区里的广场、凉亭常常可见聚成一堆,争得面红耳赤的老大爷,他们不上网,在线下也能“杠”得不亦乐乎。

王蒙有篇小小说描写了“雄辩症患者”(也就是“杠精”的前身),文中这样写道:医生说:“请坐。”病人说:“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的不坐权吗?”医生无可奈何,倒了一杯水:“请喝水吧。”病人说:“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谬的,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例如你如果在水里搀上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医生说:“我这里并没有放毒药嘛。你放心!”病人说:“谁说你放了毒药了呢?难道我诬告你放了毒药?难道检察院起诉书上说你放了毒药……”

王蒙的这篇小小说一度让我误以为“杠精”是中国内地土特产,是特殊历史原因孕育出来的。后来看了老梁一档节目,他说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的包不同才是“杠精”界代表人物。仅仅那句口头禅“非也,非也”,就足以勾画出“杠精”本色。由此看来港台应该也盛产“杠精”,而且金庸先生国学底蕴深厚,他能在古代题材小说里塑造出“包不同”这样的人物,可能说明“杠精”在中国古代也比较常见。

具体到我们身边,亲友同事中应该很容易找到“杠精”的身影。我父亲就以爱抬杠闻名于一个三千多人的单位,长期耳濡目染我也喜欢怼人。最近十年,我渐渐改掉了这一恶习,这得益于老婆经常对我棒喝。有时我们出席聚会,席间我情不自禁地怼起人来,怼得正欢,只见老婆横眉冷对,便明白失态了,赶紧“刹车”。回家后,老婆往往还会追加斥责,常常说得我无地自容。如此这般许多次,我终于变得不那么讨人厌了。不过父亲和哥哥们如今仍然一开口就怼人,很是让人叹息加惋惜,如果不是那么爱抬杠,他们的人际关系可能会好许多,事业生活应该都比现在好一些。

常有文人说面对瞎抬杠的人,智者应该远离,不应与之争辩,免得拉低了自己的智商。不得不说,文人常常这么自私或者考虑不周。和我们抬杠的往往是关系密切的亲友,放任他们错下去不是负责任的态度。最近一次车友聚会,我们一桌人吃力地企图对一位“杠精”进行矫正,因为性格讨人厌,他三十好几了,还单着。这种矫正当然颇费口舌而且收效甚微,但起码表明大家对他是真诚的。如果每个“杠精”身边都有若干负责任的亲友,予以规劝或棒喝,世上的“杠精”起码能减少三四成。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