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微言博议
吃着小龙虾就毕业了,哪儿不好?
白色污染
“砸金蛋”分班 是无奈的“公平”
“直播农村生活”走红不是靠运气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7年9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直播农村生活”走红不是靠运气

 

懂得差异化、个性化的竞争策略,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直播农村生活”的走红,并非完全靠运气。

□杨朝清

每天早上6点起床,简单洗漱后直播:扫地、做饭、喂猪、插秧、打鱼、捉黄鳝……四川泸州90后农民刘金银从今年2月起直播农村生活的日常,半年内收获近10万粉丝,打赏8万多元。作为全村唯一留守的年轻人,刘金银的生活方式让亲友乡邻感到不解。即便获得了比打工更多的收入,父母仍觉得他“不务正业”。

网络直播在本质上是一种注意力经济,要想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网络主播付出辛勤的劳动,也需要他们在内容上“出奇制胜”。那种依靠低俗表演刺激肾上腺、依靠同质化演出来吸引注意力的做法,尽管在短期内能够进行利益变现,终究难以持续。

不过,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内容,往往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直播农村生活”并没有高科技、大场面,也没有“拼颜值”,更没有剑走偏锋地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缘地带,没有低俗怪异和荒诞,有的只是真实的乡土生活和质朴的乡土文化。懂得差异化、个性化的竞争策略,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直播农村生活”的走红,并非完全靠运气。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今天,大量农家子弟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来到城市打拼。对土地和农村生活充满感情的他们,看到“直播农村生活”,就会触动他们的乡愁和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同时,对于城里人说,乡村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有趣。在网络直播同质化、模式化的当下,“直播农村生活”犹如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也让网络主播找到了一个价值实现的通道。

网络直播的如火如荼,让我们进入了一个“谁走红都不意外的时代”;不论是跳着灵魂舞曲的“拉面小哥”,还是“直播农村生活”,一些平凡的劳动者,通过网络直播成为注意力的焦点。

面对另类的、叛逆的“直播农村生活”, 刘金银的亲友乡邻的不理解、不认同,根源于他们缺乏“异质思维”。而刘金银的直播证明,除了进城打工,农民依然可以拥有别的出路。虽然“直播农村生活”难以一直在网络直播领域笑傲江湖,但这种求新求变的价值追求值得肯定。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