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微言博议
吃着小龙虾就毕业了,哪儿不好?
白色污染
“砸金蛋”分班 是无奈的“公平”
“直播农村生活”走红不是靠运气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9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砸金蛋”分班 是无奈的“公平”

 

□杨秀

开学在即,为了杜绝找关系、请托的现象,浙江金华红湖路小学使出新招,通过“砸金蛋”来分配一年级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

在成功焦虑的裹挟下,家长们为孩子上学操碎了心。上哪个学校尘埃落定了,又要为分到哪个班、哪个班主任、哪个任课老师而焦心。为了得偿所愿,不少家长往往会进行一次社会资本的总动员,想方设法托关系、找门路,甚至不惜进行变相的利益输送。

当分班沦为某种意义上的“拼爹”游戏,不可避免会损伤教育公平。分班原本是一种公共关系,理应按照相应的规则对学生一视同仁;只不过,在一些地方,在人情、关系、权力等社会资本的浸润下,分班异化为一种私人关系,成为家长之间无声的竞赛。

“砸金蛋选老师”的初衷,在于打破人为因素的干扰,实现阳光分班,让选班主任、选老师的过程公正透明。和抓阄类似,“砸金蛋”主要看运气,最大的优点在于概率平等。不过将教育资源的分配寄托在“砸金蛋”上,同样也折射出制度建设的滞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一系列公正的制度安排,用制度来防止暗箱操作。只是制度建设“缺位”了,“砸金蛋”这样全凭运气的资源配置方式才显得“公平”。

教育是一个因材施教的过程,他人眼中的好老师并不见得适合自己的孩子。只是家长们渴望孩子出人头地的成功焦虑,让原本简单的分班变得复杂起来。如此看来,“砸金蛋”与其说是教育创新,不如说是成功焦虑裹挟下的无奈。

(相关报道见昨日本报A10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