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面对生命无常,我们需要严肃以待
@微言博议
“流量社会”
别以体检标准难为残疾人
北大清华,在何种意义上是全国人民的?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7年8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大清华,在何种意义上是全国人民的?

 

公立大学的公共性并不等于资源共享。然而,对名校游乐此不疲,深层次上是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要求名校更开放,根本上是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焦虑。

□任民

你见过凌晨四点钟的北大吗?天没擦亮就人头攒动,集结的不是学子,而是等着参观的游客。酷暑炎炎,北大清华又成了游览胜地。然而,一种相聚,两种焦虑:游客不排长队进不去,学校则不得不动用更多的管理力量。

看名校,考名校,参观者中最多的还是带着小孩子来的家长,背后折射的是普遍的名校情结。从体验教育的角度看,一次成功的体验,可能胜过十次无效的说教。通过带孩子感受名校风采,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斗志,这与其说是名校迷信,不如说是一种正常的文化心理需求,是人之常情,也无可厚非。

无奈与一些国外大学城相比,国内不少高校空间承载力弱,况且暑期还有不少师生在校工作学习,校园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有限开放。比如北大,团队进校只能预约,个人只能排队进入。如此一来,就有人做起黄牛生意,更有甚者,试图躲进快递车“偷渡”进校。而即便限流,游客每每破坏校园环境,挤压正常的生活秩序,也让校方很是头大。就像每年武汉大学樱花节,总是因人满为患成了“樱花劫”,武大不得不开辟专用通道,防止学生上课迟到。

优质资源永远稀缺,这是公理,无论升学还是参观,名校校门总比市场的需求要窄。学校有苦衷,游客则有怨气:“凭什么不让自由进?!北大清华可是全国人民的。”确实,作为“举国之力”举办的高校,它们的教育经费主要来自财政开支,最终由纳税人买单。但是,公立大学的公共性并不等于资源共享。正如一条政府投资的高速公路也是公有,为什么选择收费依然理性?答案不难理解,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资源。

大学何为?培养人才为上,输出知识为重,这也是名校被仰视的根本原因。一旦基本的教学研究秩序得不到保证,对于全社会来说,就会因共享而变得不经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人们说“北大清华是全国人民的”时,应指向的不是共享未名湖与清华荷塘,而是教育机会向普通人敞开以及知识产出的普惠。充分保障师生有足够空间学习科研,似乎正是全社会共享大学知识产出与心灵产值的对价。反过来说,大学校门有限的开放,并不影响科研成果与大学精神向全社会充分释放。社会也不可能一边推崇提升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一边却拒绝大学自主选择校门开多大。

当然也要看到,对名校游乐此不疲,深层次上是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要求名校更开放,根本上是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焦虑。读懂需求背后的需求,方能找到拓宽名校大门的钥匙。一方面,进一步在教育均等化上发力,做大优质教育资源时不我待;另一方面,也需要名校能够进一步发挥网络公开课的功效,让没有围墙的校园能够为社会共享。比起有形的校园,这样的共享取之无尽,用之不竭。当这种共享变得更容易时,名校的大门是否为游客拓宽,反而变得很次要。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