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岸萌
雷有俊今年82岁,1958年初通过招工进入平顶山市城市基本建设局(市公交总公司前身),1987年退休。他开了十几年公交车,看着街道越来越宽,公交车、公交线路由少变多,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
雷有俊的二女儿雷玉华1985年接母亲的班进入市公交总公司,先做售票员、后开公交车,两年前退休。她看着公交车由烧油到烧气再到用电,售票由人工到自动投币再到刷卡,鹰城公交事业飞速发展。
4月7日,记者在市区新华路与矿工路交叉口附近的市公交总公司家属院见到了满头白发的雷有俊和他的女儿雷玉华。
两辆公交车两条线路
1958年初,退伍在家的雷有俊通过招工从周口来到平顶山市城市基本建设局。
“当时局里有公交车和大卡车,公交车只有两辆从匈牙利进口的大红色伊克洛斯车,跑1路、2路两条公交路线。”雷有俊说,因为当兵时他干电工,所以到局里后就负责车辆修理。“车都是新买的,基本上不坏,换得最多的是车上的电瓶。”
当时,市区仅有的两辆公交车一路跑五矿,一路跑申楼(现卫东区申楼街道申楼村)。每天早上五点多司机就要到新华路与矿工路交叉口附近的公司,准备6点发车。
“那时候公交车票价也就几分钱。因为车少,公交车上每天都很挤。”雷有俊笑着说,因为人太多,有跟司机相熟的人就从驾驶座那边的门上车,所以当时认识公交车司机的人,说起话来都特别响。
雷有俊记得最清楚的是两件事。一件是冬天公交车司机需要早早上班,从锅炉房接开水暖发动机;另一件是每天下午收车后,上上午班的司机和售票员会带着水桶、刷子到公司洗车,“车外面、玻璃、车顶,都得刷一遍”。
1958年7月,市公交总公司成立,公交车与大卡车分家,雷有俊留在了市公交总公司。1967年,雷有俊终于开上了公交车。“我早就想开车了,1960年考的驾驶证,但领导非让我修车,不让开。”雷有俊说,“当时公交司机非常吃香,有公里补助,一个月能多挣点钱。我和妻子一个开车一个卖票,一个上上午班,一个上下午班,就有时间买菜做饭照看孩子了。”
司机售票员晒成阴阳脸
1979年,雷有俊转到其他岗位工作。1983年,18岁的雷玉华接了母亲的班,到公交公司当了售票员。她回忆,她接班时公交线路还不到十条,她主要在1路、2路上售票,这两条线上的乘客很多。
“那时候公交车两个门都可以上下,前后门各有一个售票员,还要拿着票夹来回走着卖票。”雷玉华说,售票员和司机都上半天班,节假日是他们最忙的时候。
1986年,雷玉华考了驾驶证,当年开始开公交车,直至1999年。这十几年,雷玉华主要开的是通道公交车。“就是两个车厢中间有个连接篷,车长13米多,调头、倒车、拐弯,难度都比较大。”雷玉华说,当时路面上没有那么多私家车、出租车,所以有那么长的公交。“我不开公交车没几年,道路上车辆增加,通道公交车不再适应在市区道路上开,就逐渐被淘汰了。”
雷玉华开了十几年公交,她说:“以前老受罪了。冬天天冷,手脚冻得僵硬;夏天天热,司机的腿就在发动机箱盖旁边,被烤得红红的。我们开玩笑说,司机的腿就像火腿,蘸上酱油醋都可以吃了。”由于驾驶座在车左边,售票台在车右边,车窗也没有帘子遮挡,司机和售票员长时间单边晒太阳,脸就成了一边黑,一边白。
近十年公交发展最快
燃气车、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公交车辆逐步更新;智能调度、自动投币、公交卡等逐步进入公交,公交运行更加便捷;空调车、掌上公交、车载影视、Wi-Fi,乘坐环境大大改善。“可以说,最近十年是公交各个方面发展最快的十年。”市公交总公司宣教部工作人员李女士说。
据了解,2005年,第一批空调车投入运营;2008年9月,公交IC卡发行,乘客上车刷卡;2013年,售票员完全退出公交;2011年,智能公交系统开始使用,公交服务的准时性和可预见性提高,缩短了乘客的候车时间。
目前,市区共有43条公交线路,公交站亭600余个,公交站牌290多个;营运车辆700余辆,全部为无人售票车,乘客上车可以自动投币、也可刷卡;线网长度达300公里,最长线路是29路,单边里程28公里,最短线路是12路,单边里程4.5公里;夜班运行线路6条;全天最早营运班次发车时间是早上5:30,最晚营运班次收车进场时间是晚上1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