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志国
昨天上午,在我市两会期间执行交通安保执勤任务的王耀志抽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今年63岁的王耀志是我市建市初期第一批交通民警,2014年退休后被返聘。从手拿指挥棒街头指挥交通到电子警察遍布大街小巷,王耀志见证了科技助推鹰城交通管理的巨大变化。
交通信号灯靠手扳
1971年,年仅17岁的王耀志通过招警程序成为平顶山市公安局一名民警,被分到警卫班工作。次年,刚刚成立不久的市公安局交警队缺人手,领导找到王耀志,问他愿不愿意去交警队工作。
当时交警被人们戏称为“马路橛子”,在公安系统里地位不太高,但听说交警一个月发34斤半粮票,其他警种的民警每月只有29斤粮票,还发皮衣皮鞋,出身农村的王耀志一口就答应了。
1972年,交警队在市区矿工路市公安局原办公楼后边的几间平房里办公,全队不足20人,仅有一辆美式老吉普车和一辆幸福250两轮摩托车。市区的交通岗也只有三个:中兴路与和平路交叉口岗、矿工路与开源路岗、矿工路与体育路岗。
当时的交通岗是木制的六角亭,冬天里面冷得滴水成冰,夏天里面闷热得像蒸笼,交警要坐在交通岗亭里扳把手转换交通信号灯,向上扳是绿灯,向下扳是红灯。虽然当时的机动车不多,但前来市区拉煤的卡车和毛驴车不少,再加上市民多骑自行车上下班,市区仅有的三个交通岗还是比较繁忙的。被分到执勤班的王耀志每天的工作就是指挥交通。当时电力紧张,岗亭经常停电,一停电,王耀志就要站到三尺交通岗台上,挥舞着红白相间的指挥棒指挥交通,每天在岗台上站五六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给毛驴车发粪兜
在执勤班干了一年多,王耀志又调到了事故班。
虽然那时机动车少,但每天的自行车相撞、毛驴车撞上行人、卡车撞上自行车的小事故、小摩擦不断。事故班没有汽车,一接到群众报警,王耀志就和队友骑着自己的28式自行车,背着一台120老式照相机,拿着笔记本和皮尺出现场。
王耀志说,那时人们都比较朴实,民警勘查完现场划分双方责任,该赔多少民警说了算,当事人很信服,很少有纠纷。
1973年,交警队准备在市区光明路中段一个小院建办公房,大家都很高兴。由于经费紧张,全体民警齐心合力搬砖、拉沙、和水泥,自己动手,很快就盖起了几间平房。
1975年,前来平顶山拉煤的毛驴车突然增多,原后马路(今平安大道)何庄段毛驴车相互抢道,路面堵得水泄不通。接到领导命令,王耀志和队友赶到现场疏导交通,常常一干就是几天几夜。那时的交警除了疏导交通外,还有一个现在看来有点令人发笑的任务,给进城拉煤的农民发放粪兜。为了维护城市环境,毛驴不戴粪兜不让进市,遇到不配合的农民,民警得自己动手帮毛驴戴上粪兜。
给总书记站好岗
让王耀志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是1984年的一天。正在执勤的他突然接到领导指令,一名中央领导次日要来平视察,要他在平顶山火车站做交通指挥第一棒。接到命令的王耀志一宿没合眼,一直琢磨第二天站岗时的手势要领。
第二天,天降暴雨,身着单衣的王耀志顶着瓢泼大雨站在三尺岗台上。当首长下了专列,乘着汽车驶出火车站时,浑着湿透的王耀志挥舞着交通指挥棒,以优美、娴熟的指挥手势为首长车队开通道路。
待中央首长的车队驶离,走下岗台的王耀志差点晕倒在地。因为在雨中淋了3个多小时,他回到家中后发起了高烧。但听同事说来平的中央首长是胡耀邦总书记后,他心里顿感欣慰,自觉病也轻了不少。
科技助推交通管理
从警40多年的王耀志家中存放着多套警察制服,从上绿下蓝解放帽,到上白下蓝大檐帽,再到07式、97式制服,每一套服装都记录着王耀志的岗位历程。这40多年里,他干遍了交警队的所有部门:执勤班、事故班、宣传股、秘书股、考评组、办公室、修理厂、检测线。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他都兢兢业业,把工作干得风生水起,一直到2014年退休。
据了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市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有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截至2016年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驾驶人突破110万人。这就要求交管部门不断提升道路管理水平。为此,市公安交管支队近年来新增了各种电子警察、缉查布控系统、交通防控体系以及智能交通等高科技设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大幅提高。退休后的王耀志又被返聘回市公安交管支队信访办,每逢有大型交通安保任务,他还会和年轻的同事们冲到第一线,发挥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