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该给烟花爆竹说再见了
“上洋当”
治雾霾不妨试试“兰州办法”
为农民义务放电影 竟被叫停了
摆射击摊获刑,法律不该让人“想不到”
今语言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治雾霾不妨试试“兰州办法”

 

□任卫东

连日来,华北地区再遇“霾伏”。不让百姓的“心肺”之患迁延不愈,应成为各方努力的方向。

在这方面,“兰州办法”不妨一试。西北重工业重镇兰州曾长期顶着“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太阳和月亮一个样,白天和晚上一个样,鼻孔和烟囱一个样”,甚至成了“卫星都看不见的城市”。然而,经过最近三五年治理,兰州稳定退出全国十大空气重污染城市,2015年底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获得今日变革进步奖。虽然要彻底变“蓝”还须过大关,但“黑兰州”确已不再。

兰州地处黄土高原,“两山夹一河”,秋冬季静风天气多,污染物不易扩散。

这几年,兰州大气治污用“笨”办法狠抓落实。整个兰州市区被划成1482个网格,逐一落实减排责任。所有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干部24小时驻厂监察,1296台锅炉全部进行煤改气。2013年以来,因为治污不力问责近千名干部,一批治污得力的干部获提拔重用。现在,兰州市每个格子里有多少台燃煤炉子、每台炉子“吃”多少煤,能精确到个位数。

重拳治污之下,兰州市能源结构迅速优化,城市布局逐渐合理,为科学治污腾挪出空间。2015年兰州GDP比2009年翻了一番多,治污不但没有影响发展,还给城市带来转型机遇。

实现“兰州蓝”靠的是“认真”二字,靠的是严格执法、管控和监督。没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科学治污只是纸上谈兵。从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的督察看,仍有排污企业顶风作案,一些地方等风来、靠投入的思想仍然存在。

治霾之策当然远不止“兰州办法”这一条。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也是目前一些地方行之有效的做法。然而,“千方百计”离不开撸起袖子,只有扎扎实实把要求落实到行动,才是破解治霾困局的正途。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