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牛瑛瑛
本报讯 擤鼻涕、打喷嚏、掏耳朵……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动作,如果做得不对,也有可能会使孩子的耳朵受到伤害。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于博提醒说,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坏习惯,以免伤了宝宝耳朵。
捏紧两侧鼻子用力擤鼻涕:感冒的时候鼻涕很多,孩子自己又不会擤,于是擤鼻涕就成了家长的事。有的家长给孩子擤鼻涕时,往往用两个手指捏住他的两侧鼻翼,让他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在压力的作用下会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很多孩子的中耳炎就是妈妈擤鼻涕不当造成的。
捂嘴捂鼻打喷嚏:感冒了会打喷嚏,有的家长在孩子打喷嚏时会让他憋住喷嚏,有的家长则是不时捂住孩子的嘴和鼻子,其实这样做并不好。因为人的咽部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个咽鼓管,它维护着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平衡。打喷嚏如果捂紧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从而引起急性中耳炎。
捏鼻子灌药: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可能都有过给孩子灌药的经历,捏鼻子时孩子会挣扎哭吵,这样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或药水通过孩子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其实捏着鼻子喝药除了闻不到苦药味外,并不能影响味蕾。另外,孩子的鼻腔黏膜、血管比较娇嫩,捏鼻子喂药时,家长的力度如果没控制好,还会导致鼻黏膜和血管损伤。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掏耳朵时如果不小心损伤耳膜,耳朵往往会感染细菌。
让小宝宝平躺着喝奶:让宝宝平躺着喝奶,宝宝的身体处于水平位,很容易引起呛咳,此时奶汁便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小宝宝的咽鼓管长度较短而宽度较大,更加接近水平位置,奶水很容易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
不洁水中带孩子洗澡,游泳:经常带孩子在不洁水中洗澡,游泳,孩子在游玩过程中不慎鼻、咽部呛水,增加中耳炎的发病率。
抗生素用得太随意:孩子耳朵发炎时,医生会根据病情建议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用多久呢?当然是要用足疗程。可是有的家长不这么想,他们的标准是,孩子的耳朵不痛了说明病已经好了,不发炎了,当然就不必再使用抗生素。家长这种随意停药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样会导致药量不足,药效不够,不能完全杀死细菌,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不仅不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反而会导致病情加重或迟迟不好,最后可能出现无药可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