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礼教压人
古时的礼教相当烦琐,士大夫阶层包括皇亲国戚都小心遵守。比方说“父死守三年之丧”,这三年期间做儿子的不许穿绸缎衣服,不许说笑,不准睡床,不许跟妻子同房……公元426年,南宋帝国皇帝刘义隆喜得皇子,本是个开心事,但不敢宣布喜讯,因为夫人怀孕的日期正值为父守丧期间,传出去会被人耻笑。面对礼教,皇帝也小心翼翼。
87.文人命短
人须有自知之明,否则就会引来祸端。南北朝时期南宋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名声在外,皇帝刘义隆很欣赏他,常跟他讨论文学诗赋,还任命他当皇家图书馆馆长(秘书监)。但他不知足,眼看身边的朋友都被皇上提拔做了大官,而皇帝只跟他谈文学,不谈政治,于是大表不满。结果不仅丢了官,最终被皇帝砍了头。
88.礼佛成风
北魏时代佛教兴盛,连皇帝也痴于礼佛。眼看各地寺庙越建越多,当兵种地的人越来越少,皇帝也急了。公元444年正月,北魏帝国皇帝拓跋焘下诏:“王公大臣包括百姓家中,一律不许供养僧侣,违者斩!”
89.划江而治
公元450年二月,北魏帝国皇帝拓跋焘亲率十万大军南侵,所向无敌,南宋帝国朝野震动。四月,拓跋焘致信南宋帝国皇帝刘义隆说:咱划江而治。你把长江以北交给我,长江以南归你,然后我就收兵。否则,恐怕你刘姓宗庙难保。刘义隆不予理睬。
90.文人天真
皇帝的话当不得真。北魏宰相(司徒)崔浩深受皇上拓跋焘信任,命他兼任皇家图书馆馆长(秘书监)撰写北魏《国史》并嘱咐:只管写,别忌讳啥。崔浩挺认真,写成之后刻成一块块的石碑竖在首都平城(山西大同)南郊的皇家祠庙附近。这部《国史》把早期鲜卑人的内幕写得太细,皇帝大怒,砍了崔浩等人的头。
(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