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魏则西之死揭示了种种医疗乱象,有人把问题归结为市场化改革,其实,现在算得上哪门子的市场化?关键在于政府监管。说到底,中国医疗乱象,正是市场化改革不彻底的畸变之物。市场化,离不开政府严格的、法治化的监管。
魏则西之死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在舆论矛头直指百度、莆田系、个别军队医院之时,一种声音也影影绰绰地出现——万恶之源在于资本主导的医疗市场化。
莆田系医疗公司操刀,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为其背书,而百度则在网络上扮演穿针引线的角色——一条“完美”的创收链条背后,多少病入膏肓的魏则西渐渐入彀,最终人财两空。
确实,在过去政府一手包办的医疗体制下,这些问题没有存在的土壤,然而,它自身的弊病使得自己也难以持续。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自1998年启动,虽然市场化是基本方向,但对其猛烈攻诘的声浪一直没有停歇。时至今日,人们看到的是,公立医院的逐利性日益强烈,民营资本艰难渗入却剑走偏锋。看病难、看病贵、医骗盛行……医疗乱象种种,有人把问题推给市场化改革,可是细察之,现在又算得上哪门子的市场化?
先看垄断了90%的医疗服务市场的公立医疗机构。作为医改重中之重,时至今日其规模越做越大,但依然是传统的事业单位体制,既没有建立适应市场的法人治理结构,也没有公开透明的外部监管。在行政垄断的荫护下,其吞噬着越来越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并靠僵化的用人编制束缚着优秀医生,进而虹吸着越来越多的患者。为了增加收入,过度用药、过度检查成为医院和医生收入的创收模式。
“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在去年已写入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指导意见,但有何种体制机制来打消其逐利的动机与可能?在公立医院拥有绝对的优质资源和垄断地位的情况下,患者不可能有其他选择余地。
本可作为竞争者的社会资本又是何种光景?新医改以来,虽然一直在强调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但因医生难以流动吸引不到好医生,市场准入又受到各种不当管制。想依靠正规路径竞争的民营资本艰难突破各个关卡,一些被岁月慢慢抹杀,“幸存者”则依靠大规模广告战、拉扯公立医院站台,甚至行骗术走邪门歪道。莆田系的“崛起”就颇具代表性,一些医院就曾表示,60%-80%的利润都花在了百度的竞价排名广告上。社会资本办医也因此陷入恶性循环,越被打压则越不择手段。
说到底,中国医疗乱象,正是市场化改革不彻底的畸变之物。当务之急,还是要推行真正的市场化。这当然离不开政府严格的、法治化的监管。
首先要放开医生自由执业,建立竞争充分、自由流动的医疗行业人力资源市场,为医生正确定价,改变医疗服务价格扭曲、“以药养医”的现实,并以此还医生职业以尊严。让民营医疗机构也能吸引到人才,有实力与公立医院展开平等竞争。
其次,切实实现所有制平等。给社会资本充分的发展机会,包括对有条件的公立医院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资本有了正当的发展路径,才不会蝇营狗苟。
有了足够强大的民营医疗机构,形成竞争充分的医疗服务供给格局,实行监管体制改革,才能彻底打破公立医院垄断,促进公立医院改革。
如果中国医疗改革的进程进一步延滞,对社会办医资本不信任,继续打压其生存空间,民众无可奈何的选择只能巩固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如是,则悲剧不会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