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教师节特刊·一朝沐杏雨 一生念师恩 | 甘为人梯慈母情
教师节特刊·一朝沐杏雨 一生念师恩 | 回乡下读书的日子
教师节特刊·一朝沐杏雨 一生念师恩 | 那位手写简谱的老者
教师节特刊·一朝沐杏雨 一生念师恩 | 飘飞的粉笔头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9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师节特刊·一朝沐杏雨 一生念师恩 | 甘为人梯慈母情

 

◇ 安建功

早闻杨良慧老师人品似梅、德艺双馨,一个春和景明的午后,在平顶山美术馆分馆成立前的筹备现场,我终于见到这位慈眉善目的耄耋老人。

“经常听德功提起你,就是缘分不到,我应该尊你为先生才对。”一见面,她便如慈母迎游子般拉紧我的手,一句朴实真诚的开场白让我羞愧难当。怎么也想不到,第一个尊我为“先生”的人,竟然是眼前这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前辈,震惊之余,我领悟到了什么叫谦恭仁厚!

杨良慧生于书香世家,其爷爷杨佐才(原名杨如栋)所写翡翠屏风曾深得慈禧太后青睐,名噪京师,与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华士奎齐名。据《玉田古今名人录》记载:杨佐才幼时入堂祖父杨春发所办私塾,17岁被人誉为“神笔”。后师从清朝最后一名状元、近代书画家刘春霖,书法遒劲中见功力,朴拙中寓灵秀,著有《经洲杨派字帖》《杨氏书法论要》。

自幼聪慧的杨良慧,耳濡目染家族书香,又在父辈们的悉心指导下,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童子功,为后来走上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六代文化传承,给杨良慧留下的最大财富就是十字家训:“留德不留财,留才不留钱”。这句话也是她一生恪守躬行的座右铭。

问及最让她欣慰的事情,杨良慧感慨颇多:“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我担任的职务很多,其间还创办了《光源》杂志,创建了戏曲、集邮、文学创作、美术书法摄影等协会,在各矿都建起了群众文化委员会,牵头承办了多年的春节民间艺术表演,同时还管理着26个基层剧团……最让我难忘的就是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平顶山分校校长的经历(1984年至2006年)。那时,我满脑子装的都是那群孩子,几十年过去了,每每想起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子,全是甜蜜幸福的回忆。”

谈及自己的“弟子三千,桃李满园”,杨良慧如数家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最让我欣慰的就是先后为平顶山培养了2300多名各类艺术人才,走出了诸如刘德功、韩和平、刘昭林、邢新平、贾大唐、付国华、秦长标、焦俊显等具有鹰城标识的‘72贤’,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步步生花,一路繁华,有的还成长为享誉全国的艺术大家。”

与杨良慧的部分学生闲聊中得知,她不仅甘为人梯,而且对许多学生有过恩师或慈母般的情义。学生张清红,七八岁就跟着她学画画,成才后,被她推荐给《河南日报》著名美编吴茂祥学习油画,后来成为平顶山首位考入广州美术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学生秦长标,原是采煤队的一名职工,后来被她推荐给省文联主席、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马国强,并拜丁中一和王威为师,现如今也成名成家。学生贾大唐,原来是一名矿工,酷爱画画,父亲只是矿上的一名炊事员,无法顾及他的爱好。杨良慧得知后心疼不已,就想办法把他从井下调到矿上的图书馆,以便充分发挥他的特长,后来,贾大唐到扬州发展,成为当地有名的书画大家。学生袁心意由于家庭困难,无法实现自己酷爱丹青的梦想,她就把袁心意当作自己的第五个孩子,管吃管住管画画,到现在仍跟自家的孩子一样亲……

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平顶山分校的学生邢新平等说:“那时,杨老师就像百花园中一只辛勤的小蜜蜂,除了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时间,她所有的节假日、星期天全泡在了函授班里,却从来没有要过一分钱的额外工资和加班补助,都是义务奉献,就连她的4个孩子都是跟着奶奶长大的,这就是他们那个时代人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情怀。”

“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平顶山分校是我历经千辛万苦跑下来的,办的时间长了,它就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后来我才知道,它还是全国首家企业创办的书画函授大学……那里不但承载着我的梦想,还有无数满腹才华、渴求知识的眼睛,手心手背都是娘的肉呀!”杨良慧意味深长地说。

“每次跟杨老师外出写生,总有一种放生大自然的惬意,她会给我们提供充分放飞心灵的空间,让我们在自己的丹青帝国自由呼吸、自由发挥、自由驰骋。”铁荷画派创始人刘德功说。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得给孩子们一双自由飞翔的翅膀。只有那样,他们才能拥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新精神,他们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杨良慧微笑着说。

与杨良慧老师相约周日参观她的画室,她欣然同意。再见面时,她早已立于楼下远远相迎。

我怀着敬畏之心走进了她的画室,只见3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里,摆放着数十盆大大小小卡通、水晶造型的绿植,三只自由放养的鹦鹉时而在画室里呼朋引伴、闲庭信步。时而在她的身上起起落落,跳跃鸣唱。窗台边,一幅小女孩仰面撒娇、噘嘴卖萌的小品画,与室内室外的鸟语花香琴瑟和鸣、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浑然天成的和谐画面。

看到我惊讶的神情,她莞尔一笑,一边逗肩头的鹦鹉,一边意味深长地说:“万物皆有灵,花鸟也不例外,它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思想感情。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只有主动跟它们交朋友,融入它们的生活中,悉察它们的神态特征、癖好习性,才能做到用情笔墨中,放情笔墨外,才能真正将它们画到骨子里,画到灵魂里。”

看到此情此景,我终于找到了八十多岁的她依然耳聪目明、健步行走的真正原因——时刻保持一颗童真的心与自由的灵魂。

世上任何一座高山,都掩盖不了道德的光芒。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杨老师以心血为墨、用灵魂起舞,温良待人、德慧双修,时时用道德抵御浮华,处处用修养垫高人格,一生当得起八个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