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东坡行旅”与苏轼犹子墓志拓本“出使”日本
【魅力鹰城 汝瓷之源·人间瓷话】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用青春点亮乡村
乡风民俗话七夕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4年8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风民俗话七夕

 

◇ 梁永刚

鹰城民间,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月七”,当天晚上谓之“七夕”。七夕乞巧风俗,自古以来都有,只是方圆左近,形式内容不一,但有一点却是惊人的相似,即大多都与吃食有关。

吾乡滍阳,有首关于乞巧的民谣:“年年有个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小媳妇,大闺女,眉豆架下学手艺。上香一炷,学做织布,送上面叶儿,学做扎花儿,送上面汤,学做鞋帮,送上茶水儿,学纳鞋底儿,送上甜瓜,学纺棉花。”

旧时吾乡,七月七一大早,要把家中公鸡杀一只。据说,怕公鸡在七夕夜里提前报晓,缩短了牛郎织女相会时间,每户人家杀只公鸡,就能让牛郎织女多说一会儿话。这是乡民朴实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丰富的想象力,寄托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期盼和祝福。

炸“巧果”,也是吾乡七月七的古老食俗。因地域不同,特产各异,各地炸的“巧果”不一样,有炸油馍的,有炸焦叶的,有炸菜角的,有炸糖糕的。炸出来的“巧果”,不光自家享用,还要送给邻居品尝,余下的,放在馍筐里,招待来家里串门子的村人。

老日子里的村庄,一年到头,支油锅、炸油货的回数不多,小户人家的闺女,有心想学炸货厨艺,只有等到逢年过节,才能亲自上阵试试手。七月七过油锅,取的是“越过越有”的谐音,也是美好的寓意。炸“巧果”的时候,女儿跟着母亲学,小姑子跟着嫂子学,使民间烹饪技艺得以传承,让人间挚爱亲情得以加深。

除了学厨艺,大姑娘小媳妇还会聚在一起,跟着擅长女红技艺的老妇人学做针线活儿。穿针引线是女红基本功,也是女子学巧的第一课,练的是眼力,学的是手功。

女娃争着抢着练巧手,男孩们也不示弱,扎成堆儿,凑成群儿,比能耐,亮本事。女子热衷厨艺针线活儿,男孩感兴趣的是庄稼活儿和乡村游戏,或者聚集在坑塘边磨镰刀,试试谁的最锋利;或者几个人在打麦场上搂骨碌子(方言,即摔跤),看看谁的力气大。也有年龄小一些的,去大路上比赛推桶箍,或者跑到河边打水漂,到最后,不分个输赢,比出个高下,拴住日头下不来。

早些年,不时兴外出打工,年青力壮的小伙子农忙下地干活儿,闲天无事可做。七月七晚上,是未婚男女青年的嘉年华,难得聚到一块热闹一回。红男绿女,三三两两,一会儿到东家,一会儿串西家,找同龄人聊聊天,尝尝各家的巧果,或者到要办喜事的小伙子家里,问问婚事筹备得咋样,或者去将要出嫁的姑娘家中,看看嫁妆置办齐没有。

七月七之夜,未婚男女青年躲在眉豆架下,偷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是吾乡大人小孩都知道的习俗。据说,未婚青年男女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情话,今后便能得到千年不渝的爱情。

观星是吾乡七月七夜的传统习俗,星光闪烁的夜晚,一家老小坐在当院,有说有笑,其乐融融。记得祖母曾经给我出过一个谜语,“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银钉;白天看不见,夜里数不清,一颗一颗亮晶晶”。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最后祖母笑吟吟地提醒我:“刚啊,你瞅瞅头顶上是啥”,我抬头一看明白了,谜底原来是星空。夜空中繁星点点,多而且亮,一道白茫茫的长长星云,从南到北断断续续横过中天。祖母用手指着星云告诉我,看见天上那条大河没有,那就是天河。织女星在河的西岸,牛郎星在河的东岸。织女星的下面有4颗小星星,那是织女织布机上的梭子,这4颗星星又叫梭子星。牛郎星两边各有一颗星星,这是扁担星,牛郎用它挑着一双儿女呢。

坐在一旁的祖父,抽着烟悠悠地说,这几颗星星都是一家人,织女星是娘,牛郎星是爹,牛郎用扁担挑着儿女去撵织女,一条天河把他们隔开了,造成骨肉分离,不能团圆。就这样,我仰望着夜空,寻找着北斗七星和牛郎星、织女星,支着耳朵,听祖母念“银河银河南北,小孩儿不跟他娘睡;银河银河东西,小孩儿跟他娘挤挤”的童谣,不知不觉进入了沉沉的梦乡。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