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薄姬信仰:鹰城汉文化的一处重要标志
魅力鹰城 汝瓷之源|花瓷羯鼓耀鲁山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4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薄姬信仰:鹰城汉文化的一处重要标志

位于郏县冢头镇的薄姬冢及薄姬塑像
图片由萧根胜提供
 

● 萧根胜 乔建功 梁水清

少不更事,就知道家乡郏县冢头北地有个比麦秸垛还要大得多的墓冢,不时随小伙伴们爬到冢上,往下溜滑车,好不悠哉乐哉!及至入学启蒙,方知这里埋葬着西汉薄姬娘娘,向东沿黄阜岗绵延十数里还有五六座这样的墓冢,“冢头镇”由此而得名。

《冢头镇志》载,朝廷还在薄姬冢西里许(今天地庙村),建天地庙,派兵驻守陵园;又在南边建玉皇阁,祈求上天护佑。其殿宇的柱础和瓦片至今还依稀可见。岁月悠悠,流水无情,如今只剩下这一座高约11.3米、占地1080平方米的墓冢,1957年被列为郏县文物保护单位。

每每念及家乡的薄姬冢,遍观周边各地的薄姬娘娘庙,凡此种种,何尝不是光辉灿烂的汉文化在平顶山地区的又一重要例证与标志。

史书与传说故事中的薄姬

《汉书》载,薄姬是汉高祖刘邦的侍妃、汉文帝刘恒的母亲。其父为会稽郡吴县(江苏苏州)人,秦朝时与魏王宗室女魏媪(ǎo)私通,生下薄姬。魏媪请人为女儿看相,言此女将来必生天子,魏媪遂将薄姬送给魏王豹为妾。

刘邦灭魏,掳薄姬人等入汉宫织布工房,见薄姬貌美,召她入宫,但一直未曾宠幸。当初,薄姬在魏王宫时与管夫人及赵子儿交好,并约定三人谁先富贵,不要忘记大家。汉王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与管夫人及赵子儿在河南成皋灵台交欢,两位美人说起当年与薄姬三人的约定,刘邦听后心生怜悯,遂召薄姬侍寝。薄姬于公元前202年生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但自此再也没被刘邦召见过。刘恒8岁时获封邻于匈奴、都于晋阳的代王。薄姬崇信清静无为的黄老之说,把毕生的情与爱倾注到儿子刘恒身上。

刘邦驾崩后,吕后专权,对刘邦宠爱过的嫔妃及其所生的儿子恶性报复,非关即杀,将红极一时的戚夫人砍去手脚,圈养在茅厕之中,谓之“人彘”。据说吕后为试探薄姬,称自己有病需女人乳房作药引,薄姬就毫不犹豫割下自己的左乳奉上;再加上薄姬少见刘邦,地位低下,行事低调,遂对薄姬网开一面,准许她跟从其子刘恒到荒远的代国就藩。吕后为进一步试探薄姬,命刘恒到赵国为王。薄姬审时度势,认为从苦寒边远的代地到沃野千里的赵国自然是一桩美事,但在吕后急于大封吕氏家族之时,未必不是一个陷阱,遂指使刘恒上表称谢,表示自己愿意为国戍边。

“低头受侮笑,隐忍硉兀冤。”在薄姬谨慎持重的把控下,刘恒母子躲过了一次次权力争斗的激流险滩,得以偏安代地一隅。薄姬曾患病三年,刘恒侍母至孝,衣不解带奉母左右,每逢汤药熬成他必亲尝,温度适中,才让母亲服下。“亲尝汤药”的故事排行“二十四孝”第二,刘恒是“二十四孝”中唯一的帝王。就藩代国15年间,刘恒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国富民安,深受百姓拥戴。

吕后驾崩后,周勃、陈平联络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皆为刘邦的孙子)等诸大臣铲除吕氏一族。这时,刘邦的8个儿子只剩下吕后抚养带大的淮南王刘长和代王刘恒,而在诛吕过程中立有大功的刘襄、刘章更跃跃欲试觊觎称帝。但诸大臣反复斟酌最后决定,拥立仁慈宽厚的薄姬之子刘恒为帝,派人前往代地迎接。

薄姬母子闻讯,觉得尽管这是天大的好事,但在这纷繁变幻的新旧交替之际,更应该保持清醒头脑,于是先派国舅薄昭前往都城长安找到绛侯周勃探听虚实。核准情况后,刘恒才率人进京即位,是为汉文帝。之后,薄昭又往返代地接送姐姐进京。刘恒即位后,尊母亲为皇太后,对内励精图治,兴修水利,扶持农耕,废除肉刑,提倡节俭;对外采用软硬兼顾的怀柔政策,平抚了南越国赵佗的割据势力,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时期,开启了史家所称颂的“文景之治”。

掌管全国军权的太尉周勃在剪除诸吕、拥立刘恒的过程中曾为首功,但在施政过程中,屡有功高震主的骄横作为,后被削职回乡,却接受了吴王刘濞赠送的500匹战马及刀械盔甲,被人告发谋反,准备执行死刑。薄太后闻讯,立即召见刘恒,劈头盖脸怒斥他,当初周勃手握军政大权尚且不反,如今告老还乡谈何谋反?母亲的一番话骂醒了汉文帝刘恒,不仅赦免了周勃,恢复了他绛侯的爵位,还任命其子周亚夫为大将军。此后,周亚夫为大汉王朝南征北战,建立诸多功勋。

薄昭是薄太后的唯一弟弟,在拥立刘恒的过程中鞍前马后,深得其力,被封为轵侯。汉文帝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却受到薄昭等元老重臣的阻挠。据说薄昭自恃国舅,公报私仇,将斩了自己族侄薄贵的钦差钟毓绑回府中,逼迫钟毓给薄贵披麻戴孝,钟毓据理力争。薄昭一怒之下,将钟毓杀死。钟毓夫人闻讯痛不欲生,写下遗书,弃儿自尽。依国法,文帝下令斩首薄昭,大臣们劝阻,薄太后也大骂文帝无情无义。母命臣表之下,文帝遂改变初命,示近臣宴请薄昭,透漏让其自尽的圣意,薄昭恼怒万分,拒绝自尽。最后,汉文帝命大臣着丧服复见薄昭,被逼无奈的薄昭愤恨自绝。很明显,文帝逼舅舅薄昭自杀并不仅仅是为推行新政,执法严明,更重要的是已发现薄昭势力坐大,为防止重蹈吕后覆辙,才不得已而为之。后世称赞薄太后曾保护周勃免于一死,但在对待至亲薄昭犯法一事上明显没有强行干预,更显示其识大体、顾大局,深明大义的高风亮节。

汉文帝在位23年,于公元前157年驾崩,葬于长安东南霸陵。在薄太后的辅佐下,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尊薄太后为太皇太后。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四月,太皇太后薨,葬霸陵西南,史称南陵。1957年,南陵被陕西省列为名胜古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5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南陵西北200米处发掘外藏坑20座,出土有彩绘女侍佣、陶罐及大量兽、禽遗骨。陵园现存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汉薄太后南陵”墓碑。

薄姬冢在郏缘由探析

薄姬归葬长安南陵已是不争的历史事实,那么郏县之薄姬冢该作何解释?对此,史无详载。坊间历来传闻薄姬为郏县人,此乃家乡为其建造的衣冠冢。1996年《郏县志·文物胜迹》载,“薄姬墓,汉墓。旧志载:‘汉薄后,郏人,墓在县东三十里。’现在郏县城东北15公里的冢头北街村及大李楼村北各有一座高两丈、占地1.5亩的墓冢,名曰薄姬冢,为西汉薄姬娘娘的疑冢。”同治三年《郏县志》也如是记载,然而最后却表示质疑说,薄姬葬长安南陵,正史昭然可考,不知郏县何以沿袭这种说法?笔者认为,尽管说法种种,薄姬冢屹立郏县,必定事出有因。既然史志有载,坊间传闻恐怕也不会空穴来风。明万历四十一年(1651)进士、太仆寺少卿郏人李宜培《薄太后墓碑记》载:“前辈每指太后母家,隔溪相望,凿凿可寻。意者,后虽明达而眷恋所生此,亦见女子至性,墓在是想当然欤!”可见李宜培也是认同薄姬眷恋母亲“所生此”“墓在是”这种说法的。

《墓碑记》载“前辈每指太后母家,隔溪相望,凿凿可寻。”岂不是今日之冢头镇柿园村吗?魏姓至今仍是该村的大姓。所谓魏媪莫不是源自该村魏姓?再说当时的所谓“魏国”,实为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为拉大旗作虎皮,拥立早已成为庶民的魏国公子魏咎为魏王,定都大梁(开封)。不久魏咎死,其弟魏豹继位魏王。应该就是此时魏媪将薄姬送给魏豹为妾的。随后,魏豹随项羽入关,都平阳(山西临汾),即西魏王,不久就被刘邦所灭,薄姬也被刘邦掳走,送入汉宫织室。从中可见,距开封200余里的郏县正是魏国属地,所谓“魏媪”不过是个连名字也没有的魏姓老妇。在那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动荡岁月里,没留姓名、不明住地都在常理之中。然而建造占地亩余、高达10余米的数个薄姬墓冢却是非同一般的大型工程,必定事出有因。如此大型工程,没有朝廷敕命,没有薄姬本意,地方岂敢造次,谁人胆敢妄为?正如《墓碑记》所云“意者,后虽明达而眷恋所生此,亦见女子至性,墓在是想当然欤!”想来,薄太后明达事理,眷恋生育母亲的故土,因而在这里建立墓冢就顺理成章了。目前在拿不出令人信服实证的情况下,如此解释也许能够自圆其说。

《墓碑记》在探究薄姬冢来历的同时,言辞恳切地指出,“子贵为天子,称薄姬谬也!”“太后者,母天下之号,而姬者,封父母邑之称,其然欤?”指出儿子贵为天子,称其母亲为“薄姬”是错误的。尤其作为其父母家乡墓冢,称“薄姬冢”,像话吗?“太后”是母仪天下的称号,故本篇名为《薄太后墓碑记》。读后,不觉为400多年前的李公点赞。

薄太后处世哲学的历史启迪

薄太后一生贤淑宽厚、淡定从容,顺其自然、与世无争,历经波澜、处变不惊,把握机遇、因势利导,辅佐两代皇帝,开创“文景之治”,奠定了泱泱大汉基业,为后世所称颂,为万民所敬仰。200多年后,光武帝刘秀来到高庙祭祀高皇帝刘邦,言吕后违背“非刘不王”戒约,残害刘姓诸王,大肆分封吕氏,祸乱朝纲,天命几坠,实不配高庙,应于迁出,而薄太后母德仁慈,孝文皇帝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因此上薄太后尊号为高皇后,配食高庙,四时上祭。自光武帝刘秀退吕进薄后,民间就进一步将薄姬集至善、至美的完美女性于一身,与至高、至尊的皇太后高度统一而步入神坛地位,建祠立庙,当作无所不能的神灵顶礼膜拜,祈福消灾。

汉唐以降,豫西地区就有薄姬庙存在,薄姬信仰在民间已广为流传。

据不完全统计,仅汝州市就曾有四处薄姬庙存在。据说,临汝镇娘娘山上的薄姬庙,是汉景帝思念祖母,在她当年曾经驻扎过的山上所修建的。娘娘山又名霸陵山,海拔658.8米,地处汝州、汝阳、伊川三地交界,扼宛洛古道要塞,曾是名闻遐迩的一方胜景。近年重修的薄太后拜殿与七层高的娘娘塔屹立山巅,同塔边那株虬枝盘旋的古树相映成趣,别具风韵。每逢初一、十五或节假日,善男信女云集于此顶礼膜拜,香火旺盛,或祈求子嗣,或消灾祈福……正德《汝州志·山川》卷二载:“玉羊山,在州西六十里,其山多羊迹,上有薄太后庙。”后移至庙下镇神沟村,可惜近代破四旧,被彻底清除。而杨楼镇耿庄村下属的自然村干脆就有个“薄姬庙村”,是以该村曾有薄姬庙而得名。焦村镇安沟娘娘庙内现存清代两块碑刻,记载着嘉庆二年(1797)和宣统元年(1919)两次修缮情况及其庙宇的来历和功能曰:“太后颍人,去汝密迩,兹地建庙允宜。内附八蜡、蚕姑者,农间秋冬报赛,蚕桑之利赖焉。环近居民时祷太后祠,祈佳祥,祓无子辄验,故奉事尤笃。”不难看出,薄姬娘娘既掌管子嗣生育,护佑妇女儿童,又兼有蚕神、蝗神之责,庇佑蚕桑农事,风调雨顺,几乎是一个神通广大、有求必应的慈祥女神。尤其是碑文中的“太后颍人,去汝密迩”,再一次呼应薄姬为颍川郡所属的郏县人。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户部主事宝丰人王培生《重修薄后庙缘疏》(以下简称《缘疏》)载:“父城东偏五十里,旧有汉太后薄氏庙,乡人祀之以祷子焉。”父城,宝丰之古称;东偏50里,似应是现今宝丰县李庄、翟集一带。

《缘疏》以大量篇幅阐述了薄后的身世,言之所以拥立刘恒为帝,主要是大臣们“疾诸吕强横,皆称薄氏谨良,遂迎代王而立之。则是文帝之立,乃以后之故耶!殷之兴也,以有娀(sōng),周之兴也,以任、姒,皆有圣德,可以母仪天下。”

《缘疏》将“文帝之立”是因“薄氏谨良”,类比于商朝的兴起是因娀简(有娀氏之女)生殷商之始祖启,周朝的兴起是因周文王之母太任,周武王之母太姒,称薄后“可与有娀、任、姒等并重于千秋”“皆有圣德,可母仪天下”,评价之高,溢于言表。

可以说,这是一篇为数不多从政治角度评价薄太后的碑文,其称赞薄后一生崇信黄老“无为”哲学,清静虚无,顺其自然,不刻意为之,最终却“以仁易暴”取得胜利。

通常情况下,积极进取往往是成功的主要途径,而清静无为的黄老哲学看起来具有消极保守的倾向,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这种带有原始朴素色彩的“重柔者吉”的辩证法,却透露出一种睿智的政治智慧。薄姬的身世经历就是成功的典型范例。她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修身养性,低调做人,韬光养晦,奠定基础,一旦条件成熟,就顺势而为,达济天下,给世人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

两千年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而国人早已视薄姬为善良、美丽、智慧、勤劳的化身,尊其为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的女神。薄姬的故事如同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王莽撵刘秀的故事一样,已成为汉文化的重要符号,深深镌刻在中州大地上,融入华夏民族的血液中。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