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龙年寻龙|“叶公好龙”背后的故事
节气里的鹰城|一雷惊蛰始
地名故事|龙泉湖畔话“龙”事
春登小顶山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4年3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登小顶山

 

◇ 刘 淼

一大早,我拉开窗帘,柔和的阳光顿时洒满卧室。窗外柳丝轻摇,被寒冬困顿而局促一室之内的我,心中陡然萌动着踏青登高的渴望,迫不及待地开启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我和妻子简单收拾行囊,驾车向着目的地——小顶山进发。

汽车沿着叶县1号公路欢快地在碧水青山之间穿行。透过车窗望去,绵延不绝的山峦,着一袭淡绿的薄纱,染一身典雅的芳菲,从清新婉约的风韵中走来。山水之间人来车往,人潮涌动,洒落了一路欢声笑语,给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展现了一幅“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喜瑞祥和的游人踏春图卷。真是一路春色一路歌,我们饱览了沿途山水风光之后,来到了小顶山下,停好车,我和妻子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开始缓缓登山。

小顶山坐落于方城县独树镇境内,东接叶县保安镇,北临夏李乡,海拔700余米,是伏牛山余脉东部的最高峰。附近有五六十座山头,呈东南西北走向。此山看来并不险峻,但山势陡峭,爬起来十分费力。

攀上峰顶,我们走进了梦幻般的深蓝,似乎与湛蓝的天空融为一体。俯瞰大地,碧绿的麦田与将开的油菜花在阳光下交相辉映,美轮美奂,闪现的是万般的灵思与睿智;远望群山,心胸辽阔,那白云,那苍鹰,那花影,是一个个意象丰盈着生命的意境。极目东望,那影影绰绰的峰峦叠嶂,是桐柏山余脉自东南向西延伸至叶县保安镇与伏牛山余脉对峙,形成了有名的“南襄夹道”,为四方辐辏之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遥想当年,我似乎看到了雄才大略的楚王,正昂然立于楚长城城头,指挥着千军万马御敌于国门之外。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沿着连绵起伏的山峦细细察看,绵延几千年的楚长城历史文化,在这里遗留下了凿挖砌筑的人工墙体痕迹,仍依稀可见。据《水经注》记载,楚长城共分东、西、北三线,略呈U形,史称方城,绵延千里。

楚长城蔚为壮现,叹为观止,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楚王头脑中固有的,更不是他灵光乍现的产物。楚长城是对豫西南的史前城堡型防御工程的模拟、延续和演进,见证了我国公元前7世纪楚文化、中原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等大规模的碰撞与融合,它承载着丰盈多姿的历史记忆,折射出几千年来华夏民族的智慧和辉煌!

“那就是五里坡吧,看,它多像一条沉睡的巨龙!听说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还在那里经历了一场生死之战呢。”人群里不知哪位女生大声说。我被她动听的女中音所感染,视线迅速拉向了五里坡。五里坡呈东西走向,横亘于叶县保安镇杨令庄村的南面,形成了一道阻隔南北方向的天然屏障。看着五里坡上的点点花影,我似乎听到了当年五里坡上的隆隆炮声和红二十五军将士殊死搏杀的呐喊声,勇往直前、奔腾不息的足音。1934年11月26日,长征途中的红二十五军,在跨越独树镇七里岗公路时,遭遇国民党重兵伏击,当时,风雪交加,敌情不明,环境极其恶劣,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军政委吴焕先身先士卒,手持大刀,率突击队,与敌人展开了一场空前的殊死血战。在全体将士的奋力拼杀下,终于突出重围,但前有重兵围堵,后有强敌追击,随时被重兵再次合围的危险依然存在。为了摆脱困境,1934年11月27日凌晨,红二十五军凭借五里坡,高老山(叶县夏李乡彦岭村境内)的有利地形,展开了一场生死攸关的阻击战,史称五里坡阻击战。这是一场彪炳史册的战斗,为红二十五军长征顺利西进北上,率先抵达陕北,巩固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迎着灿烂的晚霞,我们结束了这次短暂的旅行。回望小顶山,她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挺拔和壮美,使人肃然起敬。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