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鹰城文史故事绘|神秘多彩的金牛山
鹰城文史故事绘|仓颉造字昭日月
父亲的年
家乡的年味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4年2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乡的年味

 

● 杨书欣

在豫西家乡,真正意义上的年味,往往要过腊月二十三才会浓起来。“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灶鼻儿(饺子)……”这些年味浓郁的风俗,大人小孩几乎都会吟唱。

家乡的年味首先体现在年集上。家乡的镇上逢双有集市,三十年前,从腊月二十开始,集市上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到腊月二十六、二十七,年集才达到鼎盛。腊月三十还有人赶年集,叫穷年集,是穷人家实在没法子了才到集市上割块豆腐、称两斤猪肉过年。

除夕守岁在魏晋时就有记载,是春节中最为重要的年俗。传说这一天,有一种叫作“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就出来残害生灵。人们为了抵御它,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贴上红红的对联,除夕这一夜人们还守在火炉旁,等待子夜的钟声,燃放鞭炮,吓跑“年”。在家乡,除夕夜吃完饺子,守岁是为了等待在新年钟声响起的时候,祭拜先祖,希望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大年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除夕之前,人们见面,会相互问:“年货准备齐了吧?”到了大年初一,见面抱拳作揖儿,问:“年过得好吧!”问候中仿佛年已过去,其实真正的年才刚刚开始。

“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不管除夕夜熬到多久,在家乡,大年初一一定要早起。这是真正意义上新年的第一天,走上街头扭一扭新的一年会更加健康长寿。除夕夜吃饺子,大年初一早晨也吃饺子。饺子煮熟,各家的鞭炮声会再次响起,噼噼啪啪,如果谁家的鞭炮声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还没有响起,那是要被人嘲笑的。大年初一有许多禁忌,不能打水,水要头天晚上就蓄够,不能扫除,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杀生,不能洗衣泼水,不到田地干活……

从除夕到初一,要相互拜年。见了亲朋好友家的小孩,要掏红包,叫“压祟钱”,也叫“压岁钱”,老人希望用钱来压制“祟”这种妖兽,保护孩子平安。今天,压岁钱则更多寄寓着美好祝福,是新的一年步步高升、平安健康、学习更上一层楼的希望与祝愿。

如今,大年初一的午餐要做够八个菜才算丰盛。但三十多年前不富裕的家庭占多数,很难做出一盘盘的菜肴,往往是把大肉、豆腐干、白菜、粉条、丸子等依次下锅,放足了,仿佛就是一锅地道的鲁山揽锅菜,就着冒着热气的雪白馒头,一家人围在一起,贫寒中透着温馨与祥和。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带着丈夫和儿女回娘家拜年。与妻子结婚二十多年,大年初二陪着妻子回娘家几乎成了一成不变的定律。买礼品,做午饭,一盘一盘端上来,然后,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孩子们在接压岁钱的岁月里慢慢长大,接钱的动作也慢慢由欢快变得羞涩牵强。

大年初三的中午要做捞面条,意为长寿安康。初四这一天,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什么讲究。初五又叫“破五”,这一天早晨要早早起床,把屋里屋外特别是厨房里的灰全部装起来,倒在大街的十字路口处,叫做“送穷灰”。初五的晚上,要做清汤面叶儿,放菠菜、葱花、芫荽,滴上醋,以解过年的油腻。

正月初六,商铺可以开业了。虽然年味仍在,但勤劳的父亲,往往在这一天已经扛着锄走向麦田,孩子们也忙着收拾书包作业,也许明天或者后天就要开学了。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