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蜜 事
推开门
史海泛舟
披荆斩棘
“老虎”父亲变猫记
假花真情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1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蜜 事

 

◇ 叶剑秀

深秋时节,驱车赶往鲁山县熊背乡拜见一位百岁老人。老人叫王书俊,看上去慈祥仁厚,精神尚好。耳不聋眼不花,言谈举止干净利索,微微红润的脸上,见证着百年岁月的沧桑与辉煌。

闲谈中,聊及养生之道和长寿秘诀,老人神情淡然,微微说道:自小生长在这大山里,一生务农,劳作不停。山里水好林好空气好,粗茶淡饭也养人。要说吃得最有营养的就是山里的蜂蜜,每天一次,从未间断。家里几辈人都养蜂,现在孙子还开一个养蜂场,摊子铺得很大。

秋阳很好,微凉的秋风像刚从满山的果实里晕染出来,带着丝丝的浅香,柔情地蔓延过来。浓浓的甜蜜味道,充盈了山林的角落。到处有蜂儿飞舞,眼前是跳跃翻飞的忙碌画面。我们闻着香甜的气息,追随蜂儿的身影行走,越过一道山梁,拐过一个山丘,果然寻到了飘香溢甜的源头。

养蜂场坐落在熊背乡茶庵村。终于来到养蜂场,见到了王书俊老人的孙子王东海。

王东海四十多岁,精明干练,健壮淳朴,性格豪爽。随主人公进入养蜂场,边走边聊。

王东海是一名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始终保持着军人的赤诚和担当,总想为家乡做点实事。2013年7月,王东海成立了鲁山县东海养殖有限公司,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一家集科研、养殖、生产、经营于一体的蜂产品企业,注册“中原安石王”商标,打造“百岁坛”蜂蜜品牌,先后投资600余万元,建成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化验质检中心,冷藏库,并配备有现代化的蜂蜜过滤机、融蜜机、自动灌装等蜂产品生产设备,把自产和收购农户的蜂蜜严格把关,科学处理杂质异物,保证产品质量。

公司采取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模式,依托丰富的野花蜜源,实现科学化养蜂、标准化生产、体系化销售的经营理念,带动50多户贫困户进行蜜蜂养殖,安置就业人员30多名。总共养殖意蜂1980箱、中华蜂600箱,其中他本人养殖意蜂160箱、中华蜂60箱。”经过十年辛勤经营,目前公司蜂产品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每年加工生产能力达600余吨,并通过商超、电商、高档礼品店等渠道销往全国。

熊背乡茶庵村山高林密,气候温润,山上的名贵树木、各类花草,从初春到秋末花开不断,形成天然大花园,是养蜂的天赐宝地。蜜源是养蜂的最大保障,我们无须追花赶季,就可以收获上等的天然纯蜜。

王东海家有养蜂的传统,说起养蜂,滔滔不绝:我们看到蜂箱内拥挤的蜜蜂,大多为工蜂。工蜂为雌性蜜蜂,在蜂群中数量极为庞大,它们多达几万只,有时可达十几万只或者更多。工蜂的寿命虽然比雄蜂长,但是一般也仅有几个月,很少能熬过一个年头。

花开时节,工蜂要不停地四处飞行,它们必须要寻觅到丰足的蜜源、花粉和水源才能生存。当它们找到蜜源后,会吸上一些花蜜,然后马上飞回来,在蜂群中用跳舞的方式来报告蜜源的远近和方向。在采蜜期,工蜂每天出勤8次至10次,每次需25分钟至45分钟,间隔4分钟至16分钟。一只工蜂一次可采蜜35毫克至40毫克,一生出勤80次至120次。一个中等蜂群,平均全年自身耗蜜90千克至100千克,可为我们提供天然纯蜜25千克至50千克。

优质蜂蜜藏于深山,天然蜂蜜隐于岁月。《本草纲目》记载:“(蜂蜜)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

在蜜蜂王国中,只有工蜂,才是真正的劳动者。青年工蜂,除了担负“建筑师”和“瓦泥工”的重要职责外,还有蜂王赋予它们维护巢内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的重任。此外,工蜂还几乎包揽了蜂群内部的所有大小事务,它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干活,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

蜜蜂如人。我们感叹于工蜂竟然与人类母性的特质,有着惊人的相似。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