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幸福天梯
萝卜白菜
冬日的京杭大运河
年历片中的温情时光
美年
史海泛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萝卜白菜

 

◇ 杜光松

单位搬到新址后,院里有块空地。勤快人就开垦了,夏天撒上种子,深秋一派丰收景象:萝卜半截插在土里,半截露着青皮,头上顶着绿缨子,风一吹,摇头晃脑。白菜长得丰满瓷实、碧绿如玉,远看像一群憨态可掬的企鹅。

小时候,一到冬季,白菜、萝卜就成了餐桌上的主角。我们那里虽然临河,但土地少,一年四季种着小麦、玉米、花生等主要农作物,吃菜全靠集市上买。因此,每到冬天,种菜的老舅总会送来萝卜、白菜。后来,二姐出嫁了,种半亩菜园,年关也拉着架子车往家里送萝卜、白菜。父亲把萝卜堆在墙角,铺垫上一层厚厚的沙土,白菜放在屋里,盖上塑料薄膜,一直能吃到来年开春。

记忆最深的是过年的时候,母亲会炸焦香的萝卜丸子、金黄的豆腐片,配上油亮亮的条子肉,切了白菜叶,做成大锅菜,喝着白米粥,啃着白馒头,这便是辛苦一年的美味佳肴。虽然屋外天寒地冻,屋里却其乐融融。

萝卜、白菜是平常菜、大众菜,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萝卜古称菲、芦菔、莱菔等,素有“小人参”的美称,是我国最古老的蔬菜之一。“莱菔”谐音“来福”,多吃萝卜,福气多多。《诗经·谷风》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诗句,“葑”就是蔓菁,“菲”就是萝卜。白萝卜生食清脆多汁,熟食也是百搭好手,且对养生有益。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萝卜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最有利益者。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白菜古称菘、白菘、晚崧,是我国的原产蔬菜,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南朝周颙曾说过最好吃的两种菜: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齐梁时期的陶弘景云:“菜中有菘,最为常食。”

陆游的祖父陆佃在《埤雅》中解释:“菘,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唐朝孟铣在《食疗本草》中对白菜药用价值大加推崇:“菘菜,治消渴,和羊肉甚美,其冬月作菹,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气治嗽。”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更总结为:“白菜汁,甘温无毒,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且其“冬汁尤佳”。白菜经历千年,生生不息,食药两用,自然为人们所青睐。

其实,越是平常的东西,人们越是离不开。萝卜、白菜也早就被文人雅士写入诗词,读来有大快朵颐之感。

“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苏轼被贬到惠州,专门租了一块地,种点萝卜、青菜。有时半夜喝醉了,就到菜园里拔个萝卜解酒消食。南宋的林泳曾写下“折项葫芦初熟美,着毛萝卜久煨香”的诗句,让人似乎闻到一股炖萝卜飘出的清香;而清朝郑板桥那副对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道出了常食萝卜养生的真谛。

生活有千般滋味,古诗词里的白菜也慰藉着平常的人生。田园诗人范成大对白菜钟爱有加,下雪天去地里出白菜:“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年过七旬的杨万里告老还乡,看到家乡的大白菜,连绵站在土地上,像一只只洁白的羔羊,那也是欣喜不已,高声吟唱:“畦蔬甘似卧沙羊,正为新经几夜霜。芦菔过拳菘过膝,北风一路菜羹香。”下过霜后的白菜最好吃,因为霜改变了白菜的口感,增加了甜度。明朝进士、礼部尚书倪谦赞不绝口:“秋末园蔬已着霜,青青偏爱晚菘香。沙锅烂煮和根咬,谁识淡中滋味长。”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或长或短;生活,每个人都在继续,或悲或喜。如今,离开故土多年,父母、老舅、二姐也不在了,很少回去,但总会蓦地想起。其实,人生就像萝卜、白菜,历经风霜磨炼,平淡宁静、从容而活,才是真实的人间烟火。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