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白象山与祁建华
干 果
故乡的药草
知青档案:为曾经的青春岁月做证
史海泛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1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青档案:为曾经的青春岁月做证

知青机电班学习
知青插秧
知青上工
 

○ 文图均由平顶山市档案馆提供

“时间已经过去40多年了,不知道我当年下乡的档案还能不能查到。”曾是下乡知青的胡某即将退休,根据劳动人事工作有关规定,计算下乡期间的工龄需提供下乡插队的证明。为了这份证明,胡某已经跑了一个多月,跑过劳动部门、组织部门及派出所等多个部门,但均未有结果。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了市档案馆。市档案馆保管利用科的同志热情接待了他,经过身份核对,迅速打开档案管理软件,输入查找关键项,胡某1976年在东风公社任寨大队下乡的原始档案迅速出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经彩色打印、加盖公章,3分钟不到,档案凭证已送到胡某手中。胡某激动不已。

近年来,市档案馆积极推进档案利用便捷化、智能化,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馆藏档案数字化率已达95%以上,让档案数字化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市档案馆保存的部分知青档案已全部数字化,已先后为上万名下乡知青落实工龄、核实年龄顺利办理退休手续提供了重要依据,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1954年-1955年,郏县大李庄乡把32名回乡中小学毕业生安排到各农业社担任会计和记工员。

1955年,毛泽东主席对有关郏县大李庄乡(现广阔天地乡)的报道《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作了批示:“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该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并向全国知识青年发出号召,从而引发了一场发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长达27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先后共有3000多万名知青响应毛主席号召,浩浩荡荡奔向农村,奔向边疆,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改造、建设广大农村作出了贡献。郏县广阔天地乡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被誉为中国“知青运动的发源地”。

为了切实加强领导,经批准,原属大李庄乡的大李庄、吴堂、杨庄3个大队10个自然村、25个生产队,从渣园人民公社划出,成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 1968年7月15日,公社成立庆祝大会召开。7月19日的《河南日报》发表了公社成立的消息,这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公社的名字意义深远,它来源于毛主席批示的最后一句话“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公社自然成为广大知识青年向往的地方,成为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圣地”。当年8月,郑州首批71名知青落户该公社,至1976年先后多批668名知青来到这里,他们大多住在吴堂、邱庄、杨庄等地。

“广阔天地”是知识青年锻炼成长的人生课堂。他们在党的领导和贫下中农的教育影响下,认识了农村、农业和农民,他们积极参与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广良种,改良土壤、当赤脚医生、倡办夜校……把新思想、新文化和科学知识带到了农村,为改变农村面貌和发展农业经济作出了贡献。同时,简陋的环境、独立的生活、艰苦的劳动,让他们磨练了意志、增强了体魄,学会了在艰苦的环境中自力更生。

1978年10月31日至12月10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会议决定调整政策,在城市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行业,为更多的城镇中学毕业生创造就业和升学条件,有安置条件的城市不再动员下乡。自此,历经20余年的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结束。

档案里的故事

平顶山市档案馆档案资料征集及接受捐赠

电话:0375-2662767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