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来自大洋彼岸的情意
城南,南城
采 野 菜
史海泛舟
铜锁的婚事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8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采 野 菜

 

◎ 白亚姣

我觅得一处野玉米菜生长极旺盛的地方。

一连几天降雨,终于把连日来的高温逼退不少。瞅准机会,我提议到郊外采野菜。

走在潮湿的林间小道上,雨后的凉风吹来,神清气爽,空气中夹杂着细微的雨丝,偶尔有个调皮的雨滴钻进眼皮,倒真会生出一种柔柔的感情把它裹起来。放眼望去,远远地,苍苍茫茫,烟笼雾罩,绿意漫天,我赶紧深呼吸两口,把连日来在空调下吸纳的污浊秽气换掉。

边走边采,其实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菜可有可无,但心情却是重要的。一日三餐,固定的家庭套餐模式一成不变,唯一在悄悄变化的是饮食标准。由于孩子是全家的轴心,顿顿都要征询他的意见,结果顿顿不离鸡鸭鱼肉,眼看着小肚腩已凸显,我在喜悦之余不禁又有些担心,越爱吃越不爱动,借这个采野菜之名让小家伙跑跑腿,还可以把他撤出电脑游戏之外。

一到野外,小家伙如蝴蝶般立刻在属于他的天地间撒开腿开,旋即又风一样飞到我跟前,两只小手攥满了不知名的绿叶子,向我报告:“妈妈,看我采的。”我哭笑不得,从他手里捡一片玉米菜叶告诉他:“找这种椭圆形的叶子,是深绿色。”他若有所思,转身扑向满地嫩绿……

野菜长得挤挤挨挨,我细细采撷。依稀记得,年少时,也随着父母到田间劳作,每次母亲总是在歇息时在地头附近顺带捎上一大把,算是回家做饭的材料,那时候,对这些口味涩涩的东西厌恶到了极顶,本来都够清淡的面食里再加进一些野菜,整顿饭更是索然无味,但母亲却视而不见,而且变着法儿吃野菜,猪尾巴菜、灰灰菜、青稞菜……要么蒸了拌些蒜汁,要么热水里淖一下热烹。好日子终是盼来了,吃这些野菜的机会慢慢减少,现在集市上竟把这些老农们踩在脚下的“眼中钉”视为至宝而高价出售,饭局上一点出带“野”字的菜肴也无尽显示着这顿饭的价值以及客人的尊贵,真是“物以稀为贵”,这也倒应了那句时髦的调侃“没钱的在家吃野菜,有钱的在饭店吃野菜。”

我们采野菜的地方住着一位高龄老农,住所很简陋,两间矮小的土屋,面前一片空地,除了一张自制藤床,看不出还有什么,但整片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次经过这里,我总会忍不住驻足,总想看看老农的庐山真面目,那是在如此喧嚣的闹市中独留的一处清净,这一片清心寡欲为老农的平常日子里掺进许多生机和喜悦。

日暮归途,玉米菜已经采得一大袋子,我们高声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胜利归来。淘洗干净,沥水空干,和面开火,热乎喷香的菜馍端上饭桌,氤氲的饭香在夜灯下格外温馨。

采了野菜,换了口味;做了运动,促了和谐。何乐而不为?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