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清风平顶山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平顶山市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实施办法
市纪委监委负责人就学习贯彻《平顶山市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实施办法》答记者问
深入一线督导检查疫情防控
专项检查冷链食品
织好“监督网” 筑牢“防控墙”
织密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8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纪委监委负责人就学习贯彻《平顶山市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实施办法》答记者问

 

近日,市委印发了《平顶山市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就如何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办法》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答:为进一步加大打击诬告陷害行为力度,澄清保护党员干部,按照市委要求,市纪委监委负责牵头起草打击诬告陷害行为的规范性办法,在系统总结和分析三年来查处诬告陷害、开展澄清证明工作成效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实际,对《平顶山市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实施办法(试行)》《平顶山市建立党员干部澄清保护机制实施办法(试行)》(平发[2019]4号)进行整合规范,最终成稿并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办法》的制定实施,体现了市委激励党员干部新担当新作为的鲜明态度和决心,释放出市委是干事创业者坚强后盾的强烈信号,将为全市培育良好的政治生态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问:请介绍一下《办法》贯穿的总体思路。

答:这次整合修订《办法》的基本思路是,切实加强党委的统一领导,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打击诬告陷害行为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执纪执法活动,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联动、通力合作。新《办法》明确规定,市委成立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的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和开展澄清正名工作,市委副书记赵宏宇同志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为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同时,《办法》集中解决了以往工作存在的标准不统一问题,将打击诬告陷害与澄清证明进行合并融合,删繁就简,便于操作,为相关部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提供了制度遵循。

问:请介绍一下具体有哪些行为属于诬告陷害。

答:《办法》明确规定:恶意检举控告、诽谤他人,造成不良影响,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诬告陷害:

(一)在公众场合散布谣言中伤他人,或者利用网络(微信、微博、抖音等)、传单、广播、非法出版物等方式,制造谣言诬告陷害他人,造成损害或者不良影响的;(二)在干部选拔任用、换届、巡视巡察、组织调查、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工作中,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干扰正常工作的;(三)组织上依纪依法调查已有明确结论,仍捏造事实、反复举报,诬告陷害他人的;(四)因不合理诉求没有得到满足,通过诬告陷害他人,企图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五)通过暗示、教唆等方式,诱导或者指使他人从事诬告陷害行为的;(六)其他诬告陷害情形。

问:请介绍一下纪检监察机关就落实《办法》将发挥哪些作用。

答:诬告陷害行为破坏政治生态,污染社会风气,扰乱信访举报秩序,浪费监督执纪资源。纪检监察机关一方面有严格执纪的力度,另一方面也有关怀保护的温度,严查诬告、追究责任是纪检监察应当发挥的利剑作用,治病救人、严管厚爱更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责任和义务。

为加大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工作力度,明确查处诬告陷害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市纪委监委根据《办法》,同步制定出台《关于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的工作规程》,共4个部分17条,包括市纪委监委有关部门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的职责分工、线索研判、调查核实、责任追究等内容。纪检监察机关将同组织、政法、审判、检察、公安、信访、审计等机关和部门,建立涉嫌诬告陷害问题线索沟通协作、案件移送、集体会商等机制。上述有关机关和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责,充分运用各自执纪执法措施,发挥好自身特长和优势,综合运用纪律处分、组织处理、行政处罚、刑事追究等手段,对诬告陷害行为“零容忍”。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严格落实《办法》《规程》要求,实事求是、不枉不纵,加大对诬告陷害行为的查处力度,为受到诬告的干部澄清正名,着力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问:请介绍一下对于受到错告或诬告的党员干部如何澄清正名。

答:对受到错告或者诬告陷害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及有关人员,查处机关提出澄清正名建议,报本级党委查处诬告陷害行为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实施。对涉及同级党委管理的党员干部,应当向同级党委主要负责人报告。

一般采取以下方式开展澄清工作:(一)以书面文件或者召开会议等形式,向受到错告或者诬告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及有关人员所在单位通报调查核实情况。(二)为受到错告或者诬告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及有关人员出具书面澄清证明,并存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三)对因错告或者诬告陷害行为在网络等媒体上造成不良影响的,查处机关根据调查结论和实际情况,可会同宣传、公安、网络信息等部门,在有关媒体上及时澄清事实。(四)对因错告或者诬告陷害行为,致使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及有关人员在评先评优、考察任用、职称评定等工作中受到影响的,由具有管理权限的部门或者有关单位进行补录、纠正或者采取适当方式予以弥补。

以上方式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澄清范围和方式应当征求澄清对象的意见。 (本报记者 蔡文瑶)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