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向光而生
疫苗随想
史海泛舟
老爸的节日
带有深情的故乡书
李哥的生意经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7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有深情的故乡书

 

○ 王剑冰

叶剑秀的书稿传来好久了,虽然偶尔也有翻看,却是一直没有时间看完。这次便带在了身边,而来的地方,也是透着乡俗野趣,读着也就正合感觉。

叶剑秀以《乡爱》《乡情》《乡韵》《乡愁》《乡游》《乡趣》《乡事》七个笛孔,吹出了沉郁悠远的时光册或者说故乡书,其基音是一个“乡”字,基调是一个“情”字,漫扬起了一个“爱”字。这个爱是大爱,带着本真的、朴实的、醇厚的爱。

在这部书中,剑秀写到的故乡必然是自己的故乡而非他处。很多的人都是从故乡走出来的,剑秀也非一个农村的留守者。值得强调的是,无论这些人离不离开家乡,家乡都永远是他们的精神原乡。他们会时常在里边走动,游赏,回味。剑秀在《在黄土地上行走》中说:“这片黄土地,历经无数代人的呵护和耕耘,充满着母性的光辉,她用血泪、汗水乃至骨肉,创造养育了无数个生命,以人世间最美好的品质,修正和鞭笞了许多陋习和罪恶。同时也让更多希望、梦想、希冀放飞变为现实。”由此,他的文字同内心是相照的,并能够感觉出他从中获得的满足。

我们读叶剑秀的文字,顺着那些文字,你能走出很远。

看《母亲的炊烟》,在剑秀的感觉里,“炊烟是乡村的传统符号,悠远而绵长。炊烟在母亲粗糙的手掌上点燃,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流淌,经过灶膛和烟囱的氤氲蒸腾,环绕出笼,挺举起轻柔唯美的婀娜,飘荡成岁月的永恒温丽。”这样的叙述是生动的,让人沉迷。还有《八月秋颂》:“八月不再低调,开始张扬自己的个性。凉爽的微风从秋的声韵里飘过来,瑟瑟轻响,似一曲古老的洞箫,悠扬奇妙,吹起了激昂的音符,拂动了农家的小楼窗棂,微醉了一张张红润的脸,乡下的秋天开始忙动起来。”写得大气而宽广,这是感染于乡愁的深层启悟。

再看他的《家园》中衔泥筑巢的燕子,作者对春燕观察得十分仔细,写得也是十分细腻。“燕子把几缕草叶放在黄土上,再噙来河水,来往几次,然后双爪抓地,低头劳作,耐心地用尖唇反复搅拌揉搓,大约一刻工夫,便制成了一个玉米粒大的泥块,含在嘴里欢快地飞走了。”仅仅一个小动作,就费了作者不少心思。许多人只是知道燕子做窝,却是不知道它是如何做的。你再看他在《怀念爱》中写的一只小狗,他形容两个月大的小黄:“浑身的金黄,毛光发亮,只有面部略显浅白,像整过容的靓丽女子,温顺可爱,聪灵机敏。”这些都是在平常的叙述中猛然透亮的地方,也就想到作者是一个勤于观察又勤于思索的人。这一点恰也是一个作家所应该具备的。

《河里的水井》,切题又透题,河里本就是有水的地方,河里怎么会有水井?看进去知道了,由于河道的干涸,牧羊人为了给羊喝水,不得不在河里挖了水井。“几只白羊跑过来,簇拥井口,头对头的形状,极似摆放的一片硕大花瓣,又像凝固在河里的一片云朵。”这种画面的描写,衬托了作者的心境。一个个的水井在诉说着什么呢?作者的疑惑与关心带出了深切的疼痛:“我蹲在河里的水井旁,痛心地看着,就像看到了母亲身上的伤口。我的心里在流泪……”“河水是有灵性的。河水的滋润,赋予我们无穷的智慧。河水带着遗恨和痛伤走了,我们的心智便会渐渐枯竭和萎缩。没有河水,家乡的容颜就会蜕变衰老,村庄再也不算完整。”写到这里,意思似乎已经表达完整,但是作者更进一步,让思想再深一层:“在没有水和鱼儿的河里,我坐起身来。愁楚地走向河里的水井,掬一捧清水饮下,河水依然清凉甘甜,心里却咸苦酸涩,似乎喝下的是浑浊的泪水。忽然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画面,如果有一天,河里再也挖不出水来,那该是怎样的景象。”这时你就感到更为强劲的一种推力,让后心出来的感觉更重。这便是文字与心灵的力量。

就我们中原来说,不少作家自觉地保持着那种质朴与醇厚,历多少年不衰,最终成为人们乐道的本土写手。别小看了这个称谓,你看那些长久于皇城根浮云样的人被咱们老百姓称为本土作家有多高兴。

由此便也想到我来的遇龙河,不是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说法吗?漓江大部分精华在阳朔,所以阳朔有了一条漓江就够了,怎么就还有一条遇龙河呢?阳朔人就让我来看看,一来就有了一种惊喜。遇龙河的风景不亚于漓江,且更加充满生活韵味,人们在河中行舟,在河上架桥,在河两岸生活,已经是千百年的自然与自在,只不过我们没发现而已。

叶剑秀这位作家,或也是如此,他始终默默地开花,默默地结果,早成一处风景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