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鹰城最早的文学社:汝上莲社
犨城故地名人多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4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鹰城最早的文学社:汝上莲社

刻有明代进士姚纶撰写的有关汝上莲社诗的嵌石,现在风穴寺大雄宝殿后墙壁中
2016年春,在哲学博士李志军等人的呼吁下,汝州风穴寺景区恢复了汝上莲社
汝州风穴寺全景
 

◆ 尚自昌

■阅读提示

汝州风穴寺是佛教圣地,是佛教天台宗七祖贞禅师的祖地,五代宋初和清初两度为禅宗临济派的大本营。与中州名寺少林寺相比,风穴寺多为文人住寺主政,以文的理念与外界交往和管理寺院,特别是禅宗支派临济宗四祖延沼法师驻锡风穴寺后,广召门徒、著书立说,将唐诗的格律与禅宗教义结合,通俗易懂,打破了始祖义玄法师在河北临济寺创宗后单传和口传的规制,出现了“法席冠天下,学者自远而至”和佛书《心灯录》“临济儿孙满天下”的盛况。风穴寺的文风也为中原名寺赢得了“武少林、文风穴”的美名。

代表风穴寺文风昌盛的一个文化标志是明清时期风穴寺的“汝上莲社”,它是由风穴寺的文僧和汝州的文人共同创办的,吸引了众多的包括域外僧俗诗人唱和,大振汝州的文风,把汝州的文学创作自唐宋之后又推上了一个高峰。汝上莲社,也是鹰城最早的文学社。

“汝上”是汝州的古称

春秋时期汝州为郑国辖地,名“汝上”,意为汝水上等居地,见清《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之郑国地名。《左传》记载:“楚共王十七年冬十月,诸侯伐郑。楚公子申救郑,师于汝上。”郑之后“汝上”作为汝州别称散见诗文中。唐代诗人司马扎《送进士苗纵归紫逻山居》有:“汝上多奇山,高怀惬清境。”宋代蔡駜在汝州管理国家稻田事务,苏辙《赠蔡駜居士》有:“结茅汝上只三间,种稻城西仅一廛。”明代方应选任汝州知州时编一诗集,名为《汝上诗文》。清代汝州进士甄士林在道光五年(1825)编有《诗经音韵谱》五卷,书上特注:汝上甄士林撰。唐宋明清诗人用“汝上”代替汝州,足见“汝上”之名在汝州历史上的地位。

汝上莲社是僧俗文友结成的“诗社”

莲社是佛教用语,特指结社提倡念佛的组织,后结社念佛者多以此名之。

风穴寺四周层峦环拱,状若莲台,故有“九龙朝风穴,莲台建古刹”之说。风穴寺的文僧居士自以为风穴寺天造的莲台,比净土宗凿池种莲更有天意。或许风穴寺的文僧和汝州的文人在探讨诗文时某人灵感闪现,建议成立一个研究诗文的组织,名叫汝上莲社,以突显汝州僧俗组织的特色,得到赞同后而定名。

汝上莲社成立于明初或更早,大雄宝殿后墙有一明代嵌石,刻有汝州姚纶的《游风穴寺》诗:“丹崖碧嶂白云遮,负日餐霞老释家。数亩石田栽芋玉,一溪春水泛桃花。天台得路仙人见,莲社招贤酒用赊。致政清时临此景,只是烂醉是生涯。”姚纶是明代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于正德初年(1506)致仕,时任湖广德安府同知。姚纶死后祭汝州乡贤祠中。从姚诗中看出,莲社正在公开招贤纳士,条件是免费喝酒。说明当时莲社成立不久,或者莲社处在低谷,缺少领军人物。这是已知最早出现“莲社”名字的诗文,说明风穴寺的莲社不是僧众念佛的莲社。

“汝上莲社”完整的名字出自屈启贤《风穴续志·续禅宿·锦庵文公》,此文应为锦庵文公圆寂后建塔的塔铭。和尚死后建塔纪念是有规定的,显然锦庵文公的功德和级别按寺规不够建塔的条件,是汝上莲社的成员出资,向方丈建议而促成的。

屈启贤《赠养孺和尚》诗序:“古云:上人有莲社之雅。今年夏,高足澄旭从养孺和尚来主风穴,晤对之际,喜其器宇丰骨,不愧宗传。赋赠一律。不见古公十五年,瓣香此日有真传。论文每贯三乘义,说法源归一性天。落落烟霞追古处,棱棱气骨迈时贤。相逢一笑无言契,风穴山头数往还。”

诗序中的“莲社之雅”说的是养孺和尚的文采,而不是佛学知识。

从明清留下的诗文看,这个莲社很少涉及念佛的成分,更多的是地方文人的唱和。参加的人员除文僧外,主要有汝州巡道王洙,知州罗大美、方应选、王登魁、章世麟、宋名立,汝州学正李在慈,汝州致仕乡贤姚纶、滕昭,进士任枫、屈启贤等,还有汝州诗人马振垣、马超凡,著有《苍谷集》十二卷的郏县进士王尚綗,郏县诗人、乡试解元仝轨,著有《汝南诗集》的聂宪,清代文学家、《歧路灯》的作者宝丰人李绿园等。高僧有行喜云峨、憨休如乾等。

汝上莲社对汝州文风的影响

汝上莲社以风穴寺为活动平台,吸引了汝州及外地的文人在此唱和,在以文章优劣取仕的封建社会,无疑对汝州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

汝上莲社唱和作品至少用三种形式向外传播。

一是出版书籍。已知的有明代知州方应选出版的《汝上诗文》二集,收入《四库全书》 中。清初进士任枫的《史勺》、《琐记》等。憨休和尚的《憨休禅师敲空遗响》十二卷。云峨行喜《云峨喜禅师语录》两卷,收入《明嘉兴大藏经》。马振垣《卧云堂诗稿》。也有合集出版的。

二是刻石流传。风穴寺现存的石刻中,诗文占有一半的内容。大雄宝殿前有一碑,上刻明代郏县进士王尚綗于正德十年(1515)应莲社相邀赴风穴寺后撰写的《风穴赋》。大雄宝殿后墙有一块明代的嵌石,刻有汝州致仕乡贤、明代户部员外郎姚纶游风寺二首,汝州同知官贤重访风穴寺诗二首,汝州滕昭游风穴寺二首,陕西兴平进士、河南参政阎铎诗二首。四人的诗由姚纶于弘治壬戍(1502)秋书写,监寺清太、清挣立石。

明王洙任汝州巡道期间,重视汝州文化建设,曾多次参观考察风穴寺,留下了不少有关风穴寺的诗篇。其中《游风穴寺记》和多首诗作被莲社僧众刻石流传。刻石现存中佛殿后墙上。其中题风穴寺中的代表作“若论风穴胜,应在少林前。叠嶂云千树,平桥月半川。亭新开紫闼,洞古接青天。几度登临后,棲迟白昼眠”,被广为流传,也进入风穴寺标准的导游词中。

像这样的诗刻在风穴寺还有十多处,不仅诗写得好,而且书写者多是当时书法名家。

三是通过互相赠存来传播。沈荃(1624~1684),字贞蕤,号绎堂,别号充斋,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是顺治九年(1652)探花,授编修,累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卒谥文恪。学行醇洁,书法尤有名。他工书法,宗法米芾、董其昌,是康熙年间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沈荃曾是康熙皇帝的书法老师,且颇有诗名,与曹尔堪、宋琬、施闰章、王士禄、王士禛、汪琬、程可则并称“海内八大家”。也称清朝八大诗人,沈荃排名第三。人们评价他“诗春容安雅、盛世之音,沨沨如也”,康熙甲寅年,51岁的沈荃思念云峨和尚,特写诗从北京寄往汝州风穴寺。

沈荃的三首诗,云峨将第一首石刻嵌入中佛殿前的墙壁上。后两首诗刻在康熙五年(1666)莲社和僧人刻制的“延沼塔铭”碑的后面。三首诗均连同沈荃的落款、印章完整地刻在石上,完整地保存了沈荃书法原貌,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李志军先生编纂《续汝帖》时将沈荃的后两首诗收入。

汝上莲社对风穴寺的另一贡献就是为风穴寺创建了一所学校——桂香庵,不仅为风穴寺增添了景致,也为家贫的学子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资金保障。

好文的汝州知州宋名立,也是汝上莲社的成员。他受汝上莲社创建桂香庵的启发,在州城儒学内创建诗宗祠,将汝州唐代诗人刘希夷,金代进士宗端修,明代诗人张维新,清代诗人吴治汇、任枫的神位敬在祠堂内,让书院学生和郡城文人祭拜,一来彰显先贤的功勋,二来教育后人向先贤学习,激励自己在学业上不断奋进,从而达到振兴教育的目的。

(尚自昌供图)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