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理论
3上一版  下一版4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1年3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乔东丽

“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这一要求,阐明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现代化全局中的突出地位,意义重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唯物史观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而人类通过实践使自然界为自身服务。因此,需要人类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生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和本质特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持续繁荣为基本特征的文明发展形态,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更没有选择的余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行积极探索,将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通过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历史和现实均表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而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做到发展和保护的辩证统一。”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模式,坚决不做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迫切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人民群众的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过去“盼温饱”“求生存”,现在“盼环保”“求生态”,环境美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新内涵。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才能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重要的是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到生动的实践中去。

首先,宣传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绿色发展价值取向,走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就是既要发展,又要绿色,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发展,这要求我们把握时代脉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适应变化的战略选择。绿色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推动绿色发展,要把生态优美和经济增长“双赢”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标准,确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改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其次,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良好的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关键在于找准平衡点和着力点。生态好,发展才会更好。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新进展。

再次,把牢生态底线,让生态文明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人类活动不时触及自然生态的底线,我们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立健全硬约束的制度体系,让生态文明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完善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形成环境保护的刚性倒逼机制。要发挥乡规民约、社会公约等的教育引导作用,强化共建共享,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用的良好生态发展格局。

最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污染防治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只能让生态环境质量更好,不能变坏。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聚焦重点难点,强化责任担当,抓住生态责任清单这个“牛鼻子”,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加大环境保护督察力度,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和生态问责制度;坚持统筹生产需要、生活需要和生态需要,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