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那山 那水 那人
只把笔墨对苍生
秋日之美
史海泛舟
妻子的购物车
回不去的老院子
陌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1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山 那水 那人

 

□杜光松

这里群山环抱,自古交通闭塞、土地贫瘠,土桥、马停、上竹园寺、刘相公等十几个行政村、数百个自然村散落在山间沟畔。以前,这里穷得出名,“丰年吃糠,灾年逃荒”,人们过着寂寞贫穷的日子。

这里山清水秀,河流众多,其中最出名的是虎盘河、荡泽河。只听这名字,就让人感到暖暖的。如今,虎盘河护佑着一方平安,荡泽河恩泽着一片热土。

河这边,几十个白色的塑料大棚里,棕黄色的香菇打着小伞,享受着雾状的淋浴,像一个个瓷娃娃,肥嘟嘟的。河那边,停着一辆白色的保鲜大货车,人们正将一筐筐精心挑选的香菇装车,准备发往新疆。

这里是鲁山县瓦屋镇土桥村,全村15个村民组,沿虎盘河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平均长两公里,呈树叶状,荒山多,河道宽,世代贫穷。

河边的香菇基地里,村民带领我走进香菇大棚。这是匡长军、雷根宪两人投资兴建的。乡亲们在家门口务工,平均一天能收入100元。匡长军是观音寺乡人,头脑灵活,敢想敢干,在新疆等地经营多家公司,常年从事食用菌购销业务。去年,匡长军回来创业,以20万元的年租租下土桥村的温室大棚,开始种植新型袋料香菇。

雷根宪是致富能人,多年在东北发展,被家乡请了回来,高票当选为大潺寺村党支部书记。前年春天,雷根宪在土桥村认识了匡长军,两人一见如故,合伙在土桥村流转土地,种植香菇,解决了200余个就业岗位,吸纳50余户贫困户就近务工。

大棚里的菌袋上插着温度计,喷淋系统在电脑控制器、感应器的感应控制下自动喷洒水雾,全部实现了现代化生产。今年香菇喜获丰收,鲜香菇通过冷藏运输车运到西北大城市销售,收入稳定可靠。

参观完香菇基地,我们走进土桥村。一家家混砖平房错落有致,新铺的沥青路直通村部,漂亮的村党群服务站、文化服务中心、乡村大舞台应有尽有,宽敞的文化广场也铺上了沥青地面,曲径通幽的小游园正在建设。

一棵浓荫蔽日的皂角树历经几百年风雨,仍倔强地屹立在那里,树根深扎井底,保护着祖祖辈辈吃水的老井。井水清冽甘甜,村民们仍每天在使用,只不过不用辘轳了,几条自来水管道通到各家各户。

“以前村子里穷啊,这是王凯书记来了以后发生的变化。”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文书李年升掩饰不住感激之情。

李年升幽默地说,他小时候出生在渑池县,父亲给他起名叫渑生。18岁参军,改名为年升,寓意年年高升,但一直没有高升,王凯书记帮他种植大棚草莓后,生活才芝麻开花节节高。

王凯是海关总署派来的驻村第一书记,他带领乡亲们连片栽种800余亩梨树,发展袋料香菇84个大棚30多万袋,成立“海扶山”集体经济合作社,争取到易地搬迁、集中供养项目,使村里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安享晚年。

说话间,一个年轻清秀的女子急匆匆赶来,连说不好意思,刚才去看一个残疾贫困户了。李年升说,她叫马辉利,是王凯走后接任的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马辉利是村里来的第一个大学生村官,至今在这里已工作十年,见证了村里发生的变化。为了帮助村民致富,她顾不上照顾家庭,在外奔波考察,把一个个致富项目带回来。那年到大连考察时,3岁的儿子由于没人照顾,不小心掉进水井里,幸亏抢救及时,才没有出现不测。其实,家人怕她担心,事后才告诉她。马辉利听说后,虽然嘴上说孩子没事就好,可是母子连心啊,夜里她忍不住哭湿了被子。

“有一天我回家,顺路拐到幼儿园接儿子。结果没接成,幼儿园的老师不认识我,不让接。”马辉利谈起往事,不禁眼眶湿润。

“以前一亩荒滩地上种花生或红薯,满打满算一年收入只有600多元。现在平整后建香菇大棚,一亩地最少能建2座香菇大棚。一袋香菇净利润6元左右,一亩地能收入7万多元。”马辉利掩饰不住自豪,用手捋了一下被微风吹乱的秀发,如数家珍地说。

走进一个石门小院,沿着石阶而上,看到一间烟熏火燎的土屋,门锁着,过年时贴的春联还在:“五味调和香万里,三鲜蒸炸乐千家。”墙上钉着一块“结对帮扶农户爱心致富卡”,上面写着户主姓名、帮扶人员和时间。上面的帮扶时间,已是两年前。正在沉思,一位老人扛着一捆柴从屋后的山上下来。他就是户主李爱国,他身材高大,面目慈祥。

老人年近古稀,常年有病,无儿无女,镇里把他送到养老院,早就不愁吃喝了,生病也有人管。可是,他闲不住,每天在那里吃完饭,就到山上转转,顺便砍点柴,冬天烤火用。天晚了,再回到养老院去住。他说,人老几辈子都在这里住着,回来看看,心里踏实。

虎盘河静静地流淌,河边荒滩地上,连片的香菇大棚连绵数公里,甚是壮观,一个独具特色的“香菇小镇”渐成规模。

稿 约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鼓励创作更多留住时代印记的优秀作品,生动反映我市精准扶贫的亮点和干部群众奋发脱贫、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凝聚起推动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强大精神力量,平顶山日报“落凫”副刊以“出彩鹰城 圆梦小康”为主题征集优秀稿件。

作品必须为原创,要求紧扣主题、情感真挚、特点鲜明,杜绝凭空杜撰或抄袭、模仿。

体裁:散文、诗歌、短报告文学、小小说,投稿对象仅限平顶山境内作者。

投稿信箱:rbfk@pdsxw.com。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