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肩上几十年挑水挑出的老茧不在了”
21日至22日我市有大到暴雨
我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开始申报
牵回招财牛 脱贫奔富路
手工做布鞋 就业增收入
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园区服务企业零距离
瓦屋香菇住“标间” 一年四季都生长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7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牵回招财牛 脱贫奔富路

 

7月16日,叶县仙台镇孟王村贫困户杜秋红家的牛棚里,十几头牛正在牛槽旁饮水。“照顾牛要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只有这样,它们才不会生病。”杜秋红一边搅拌饲料一边说。

杜秋红今年41岁,家里两个老人都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两个女儿正在上学,生活过得很艰难。2014年,她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增加收入,杜秋红选择和丈夫一起外出务工。但是在务工期间,她非常牵挂正在上学的女儿和无人照料的老人,最终决定回家另谋出路。

回家之后,缺少技术和资金的杜秋红一时间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做什么。正当她迷茫之际,驻村帮扶干部主动上门,详细给她讲解扶持政策,鼓励她发展养殖业。这次交流,点亮了杜秋红心里那盏靠自己脱贫的灯。

为了解决资金难题,该村党支部书记帮助杜秋红申请了小额扶贫贷款。2016年7月,杜秋红购买5头牛,建起牛棚,开始养牛。

万事开头难。刚买回牛的第一周,杜秋红几乎每天都守在牛棚旁,生怕发生什么意外。为了避免牛生病,她每天都把牛棚、牛槽打扫一遍,保证干净整洁;为了能降低成本,她拿着镰刀、挎着篮子去地里割草;为了进一步养好牛,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她,不仅经常翻阅有关养殖技术方面的书,还常常“缠”着养殖专家求教。经过她的精心照料,每头牛都膘肥体壮。

如今,杜秋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养牛经验。牛每天要吃多少、为什么生病,她都了如指掌。乡亲们的牛生病了,也会找她帮忙治疗。她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

靠着养牛,2017年底,杜秋红家顺利脱贫。

脱贫后,杜秋红养牛的积极性更高了,养殖规模逐步扩大。2019年,她养牛20多头,收入5万元。

目前,杜秋红打算外出学习经营大型养殖场的经验,回来后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靠养牛脱贫不是最终目的,还要实现致富梦。”她表示,乡亲们想搞养殖的,她愿意免费提供技术。

(本报记者 杨沛洁 通讯员 王梦琪)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