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全力服务“三夏”生产 打牢秋粮丰收基础
牢记嘱托扛牢老区振兴发展历史使命 在实现“两个更好”上迈出更大步伐
我市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消除安全隐患
深化交流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暨主任会议召开
山乡巨变
同心筑牢贫困群众“安居梦”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6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乡巨变

 

“簸箕岭,红石崖,四十五里虎狼爬,山高路险少人家。”红石崖村位于鲁山县瓦屋镇西北10公里,最高海拔910米,是鲁山县目前还未脱贫的5个贫困村之一,上面这段话曾是它的真实写照。

“那是过去。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依靠党的扶贫政策,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支持下,红石崖村正在发生大变化。”6月3日,红石崖村党支部书记李建林说。

截至2019年底,红石崖村贫困户110户477人中已脱贫107户462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初的43.5%下降至1.5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700元提高到10800元。

要想富,先修路。2017年以前,红石崖村村民出村仅靠一条两米宽的盘山公路,一面是峭壁,一面是深沟,曾多次发生交通事故。如果不是因为生病需要住院,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大山。2017年,红石崖村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12万元,帮扶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筹措资金30万元用于路基建设。村“两委”带领村民凿山石、填路基,修通硬化了入村的5.4公里道路,驻村工作队协调资金90万元安装了道路护栏,爱心企业出资近7万元安装了22个太阳能路灯。此外,又争取上级投资106万元,村“两委”带领村民投入义务工1.2万个整修路基,修通了入组入户道路,县交通运输部门开通了班车,红石崖村民终于走出了大山。

路修好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开始考虑解决吃水问题。因为特殊的地质结构和海拔高度,红石崖村吃水贵如油,曾经引发过邻里因水起纠纷甚至村民争水发生械斗事件。2019年,红石崖村争取水利项目资金110万元,新打了一眼380米的深水机井,新建复修水塘15个,铺设输水管道4000多米,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吃水问题。此外,村里还修建了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群众文化广场和标准化公厕。相关部门投资130万元,实施了电网改造,满足了村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红石崖村山高地贫,地下无资源,地面无产业。为此,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因人制宜,一户一策,带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第一书记岳军说。

转移就业扶贫。充分利用务工奖补政策,引导贫困群众走出大山,仅2019年就引导贫困户75户146人外出务工,共申请交通费奖补30400元、务工奖补148644元。对不能外出务工的31名贫困群众,就近安排公益岗位就业。

扶持产业扶贫。充分利用金融扶贫、产业奖补政策,由鲁山县菇力香商贸有限公司香菇种植合作社牵头,新建香菇大棚30个,新增花菇种植8万袋,年可增加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15户贫困村民增收;以耀武林业专业合作社牵头,驻村工作队筹措资金7万余元购买树苗2万余棵,新建林果业基地270亩,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建成观赏农业带,美化人居环境;充分用好奖补政策,引导30户贫困户种植适宜干旱土地的铁豌豆110亩,动员25户贫困户养牛25头、养羊300只、养蜂50箱。

易地搬迁扶贫。动员部分贫困村民易地搬迁,原住房上交村集体用于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搬迁的村民每人无偿分配25平方米的楼房,有31户村民被易地安置到瓦屋镇富源社区,搬迁户通过自主创业、到带贫基地务工等多种渠道增收,涌现出了一批致富典型。贫困户李军伟搬迁到镇区后,发展香菇种植,2019年家庭总收入达到12万元,今年又在土桥带贫基地种植香菇5万袋,预计年纯收入达到30万元。

“去年,红石崖村被命名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村里有多处百年以上的石头建筑,我们利用这一特色发展民宿产业,初步规划了10栋民居。红石崖村会变得更漂亮,村民也一定能富起来。”李建林表示。

(本报记者 常洪涛)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