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落凫
3上一版
 
书我两忘从容读
感恩一本书
史海泛舟
读 书
我的读书经历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4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读书经历

 

■曲令敏

我的读书经历如同千页岩,分好多层次。

小时候读书如同饥餐渴饮,得到一本喜欢的书,饭不吃,戏不看,或两人共读,或一个人躲在大人找不见的地方,读到晨昏颠倒。进入大学之后,每星期读三五本名著,比起那些真正的书虫还算是少的。因为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学业规划、人生构建什么的,再加上河大图书馆的藏书丰厚,经典名著多到根本读不过来,大学4年,算是享受到了无拘无束读闲书的乐趣。走上工作岗位,当了几年图书管理员,市图书馆虽然比不上大学里的图书馆,可也有许多我喜欢的书。新华书店每次进好书都会打电话,我得了职务之便,常常会选购一些文科潮书和名著,近水楼台,大学里的读书习惯得到了延续,受益匪浅。

这算是读闲书、闲读书的经历。

1988年之后,因为喜欢写散文,又当了报纸副刊编辑,读书有了功利性,先后买了3000多册中外名著,说实话,其中有一少半没读完。比如《追忆似水年华》,读到第三本就读不下去了。搞文学创作无论诗歌、小说、散文,都得有喜欢的作家当老师,特别是年轻作者,必得借助经典的启发,才能循序渐进,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有时候文思枯涸,拿起一本与自己心意相通的好书,读着读着灵感就来了。比如,若不是有位名叫赵恒的文友推荐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根本就不会有《有情如画时》这本书。再比如,写《水经注》专栏,我先后借鉴了不下10种书,其中胡兰成的《山河岁月》,西默斯·希尼的《希尼诗文集》,张中行的《禅外说禅》等,都是读了不止两三遍。至于平时写豆腐块儿随笔和散文,凡到手的中外名家的诗歌散文都是我的老师。不止是能帮我打开思路,运气好了还会引来妙不可言的灵感,让我尝到下笔如有神的轻捷。我的经验是:但凡能引人浮想联翩,赶快起身捉笔就纸的书,都是好书。

这算是学以致用的经历。

最意外的是陪孩子读书。不是通常说的伴读,是一位母亲一时失误,把孩子变成了逆反的“怪兽”,别说是沟通,母子之间对立到砸门砸器物这种你死我活的境地。水深火热时,得到高人指点:遇到这种情况,当妈的只有两个字:闭嘴。我咬紧牙关做到了,可心有不甘。悉心旁观,那孩子除了不学习课本,课外书倒没少读。于是心生一计,他读啥书我就读啥书,以求拉近心灵距离。

那两年读的书算算要有一百多部。除了九州系列的作家江南、潘天海、今何在、萧如瑟等人的奇幻小说,还有风歌、沧月、楚惜刀、树下野狐等人的玄幻小说。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小说也读了不少。比如风歌的《昆仑》《沧海》,我对其中的人物至今记忆犹新。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人物、回味故事情节,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绝不是我耳提面命什么思想和意义,而是这小小的初中生眼睛发亮地给我讲他领悟到的奥妙,团团簇簇,清灵而敏锐,让我惊叹不已。

我们俩还一起读了《哈利波特》《魔戒》《安珀志》《冰与火之歌》《让生命气息逗留》等系列,正因为有了说不完的共同话题,才有效地化解了母子之间冰火不相容的对立,我和他慢慢地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孩子从书中学到了学校和课本不曾提供的成长经验,且对他想象力的培养和人生三观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我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思维局限被打破,视野和胸怀大大开阔,再动笔写文章就多了灵性,这是意外之获。更重要的是,孩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再大些,不用催促,除了读鲁迅、张爱玲、汪曾祺、史铁生等名家的书,还耐心地读《红楼梦》《浮生六记》《聊斋》《庄子》《论语》等经典名著。

意外之喜,是这个青春逆反的“怪兽”不但凭文科成绩考上了大学。更大的意外之喜是,他从我的陪伴中学会了陪伴,长大之后,每次带女朋友出去玩都要带上我这个“电灯泡”。

总之,肉身温饱之后,人的心灵得不到食粮也是会饿死的。在这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阅读分为两类:网上浏览,这是浅阅读。为了实用的目的而搜寻,比如为自己从事的专业不时来一次“一网打尽”,这就稍稍深了一点。但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实用的碎片化阅读都不算真正的读书,要想成为一个不停息地更新自己内存的读者,必得静下心来,怀着强烈的求知欲逐字逐句地读纸质书或是严格意义上的电子书。除了坚持不懈地深度阅读,没有捷径可走。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