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创文二三事
平顶山宾馆往事
秋 风 词
灵魂深处的故乡
一位老人的爱国情怀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9年11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老人的爱国情怀

 

◎袁占才

今天,国家富强昌盛,那是多少英烈、功臣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每每在缅怀先辈的时,也总会想起以前的一位老同事。

老人叫尤华坤,1903年生,鲁山张良人,19岁考入湖北老河口教会中学,28岁考入许昌护校,以优异学绩成为河南省少有的高级护士。1955年,她回到鲁山县医院担任助产士。1958年,大放卫星,鲁山是重灾区,在鸣放时,老人说了几句掏心窝子却不太适宜的话,诸如“粮食标准低,产妇吃不饱饭”“医院培养人,看中谁是朵花,看不中谁是废铁”,被县整风领导小组划为右派分子,撤职开除,遣送原籍监督劳动。

1979年3月,鲁山县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工作领导小组作出决定:尤华坤的论点不属右派言论,原划右派,予以改正,恢复政治名誉、工资待遇。

尤老由农村老家重新搬回县医院东家属院居住。55岁被划成右派,“摘帽”时已76岁,要说这个年龄在家安享晚年就行了,但尤老发挥余热,坚持上班。医院缺技术人才,接生方面她经验丰富,但凡遇到危重病人,就到场指导施救。

老人自费订了一份《参考消息》。医院办公室的范敏大姐也在东家属院住,就义务担负起为老人送报的任务。闲时一日一送,忙时三日两送。每每去时,敏姐见老人要么是眼戴老花镜、手拿放大镜在躬身看报,要么是小心翼翼在剪报,她把一张张《参考消息》剪了一个窟窿又一个窟窿。

敏姐问老人为何爱看《参考消息》,老人说:“一个人,要关心国家大事。国家平安,不打仗了多好。”

时间久了,两人感情亲近。敏姐问她:“你被打成右派20多年,抱不抱怨?”老人说:“有什么埋怨的!”又问:“你这一辈子,咋没成个家?”老人笑说:“错过了。”

因参加工作早,尤老的工资是医院最高的。

敏姐发现,尤老生活简朴。住一间房子,没一件像样摆设,入眼是门口两厚摞《参考消息》,吃饭多以咸菜佐餐。有一次,她陪老人到街口割肉,老人让人家割3毛钱的。卖肉的割下来一称,说4毛。尤老让人家再去下来一毛,卖肉的说没法去,让她拿走。尤老坚持:“你不去掉,我不要。宁可不吃肉,我也不能占你便宜。”无奈,卖肉的象征性割下一点儿,尤老这才把肉拿了。当时的肉价,大概是一斤9毛7分钱。

尤老有病住院,她侄女来伺候她,侄女发烧,知道医生给尤老开的药里有阿司匹林,说:“姑姑,您的阿司匹林我吃一片。”尤老赶紧制止,说:“我吃的药医院报销,你到外面买去。”弄得侄女老不高兴。

在日常接触中,范敏发现一个秘密,每隔两三个月,尤老就到邮局汇一次款。范敏问她给谁汇钱,她说是汇给国家,造航母用的。敏姐不知道航母是怎么回事,便也没再往下追问。

医院收到过两次国务院办公厅的信件,都是范敏给尤老送过去的。想来,这是国务院回复或表扬尤老的函件。

随着年岁越来越大,尤老身体每况愈下。为便于照顾生活起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尤老的侄孙王昌平把她接到许昌居住。但尤老执意不和侄孙住一起,无奈,王昌平只好就近租了间房子给姑婆住,并为她雇了位保姆。保姆有心给尤老做好吃的,但她不让,总是简到又简,一毛钱韭菜能吃两三天,家里连油、味精、五香粉等调料也不让备。保姆想不通,她工资不低,要钱弄啥哩?

1996年秋,93岁高龄的尤华坤病重,她把昌平叫到床前,叮嘱道:“昌平,我这一辈子,只有这不足3万块钱的积蓄。现在,我把存折交给你,你把它取出来,捐给国家造航母用。”

王昌平吃了一惊。他也早听姑婆说过,她曾捐款给国家建航母的事,至于捐过多少,姑婆没说过,他也没问过。

遵从老人的愿望,王昌平立马把这笔存款取了出来,寻找受捐单位。他接连跑了市政府、军分区等四五家单位,可人家都回答:没听说国家有建造航母的计划。

这些单位除了对老人的奉献精神表示感谢外,没人敢收这笔数额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的钱。

在老人弥留之际,昌平又征询姑婆的意见。尤老用微弱的声音说:“实在捐不出去,捐给教育上也行,为国家多培养几个人才。”

1996年10月,尤老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钱捐给哪所学校呢?王昌平考虑,姑婆是张良走出来的第一个高中生,在姑婆被打成右派期间,家门口的学校老师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不妨就捐给姑婆的母校吧!

尤华坤逝世两周年,王昌平回老家为姑婆上坟后,来到她曾就读过的张良二中,见到校长王文选,商谈捐款事宜。两人考虑,尤老生前重视教育,不妨用这笔钱设立“尤华坤奖学金”。张良二中把这笔捐款用5年时间奖励给了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这也算是了却了王昌平的一片心意。

2017年4月2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航空母舰在大连下水,举国欢庆。王昌平得知消息后,专程从许昌回到鲁山,到姑婆坟前烧纸祭奠,告慰老人:“姑婆,您的遗愿实现了,您安心吧!”

我1982年从护校毕业,在鲁山县医院工作过6年。其间,在东家属院见过尤老数次,记得老人身材瘦小、精神矍铄,只是,我根本想不到老人会有这样的远见卓识、奉献精神。

国庆70周年庆典,敏姐专门打电话给我,说:“你该写一写尤老。”

老人前半生的经历是个谜,没人说得清。很可能,她是目睹了外族侮辱我们的情景,才有了自觉自醒。

渺小之人,多有伟大之举;平凡之人,也有高尚之处。

闪烁的聚光灯从没有照到过尤华坤老人身上,但她比一般人都高尚。

事隔23年之后,在国庆70周年之际,我的一杆拙笔,想记上几句。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