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畜牧
3上一版
 
我市强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及畜牧业健康发展
市畜牧局发挥行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我市加强畜产品安全监管
送技术下乡
我市扎实做好非洲猪瘟检疫监管
监督抽检肉制品
在贫困村建起“托牛所”
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8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贫困村建起“托牛所”
——记叶县常村镇杨林庄村驻村第一书记丁建辉
 

“在7月27日至28日举行的平顶山市首届扶贫产品产销对接会上,杨林庄村澧源鲜油坊生产的‘澧源’牌原生态纯天然油品受到广大市民和企事业单位的青睐。目前,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订单一直排到中秋节后了。”8月26日,来自市畜牧局的叶县常村镇杨林庄村驻村第一书记丁建辉自豪地说。

杨林庄村位于常村镇西南4公里处,辖5个自然村、285户1111人,有荒山3000余亩,而耕地仅有700亩。

一边是适宜种植花生的土地,一边是适宜放养红牛的荒山,鉴于这样的优势和资源禀赋,丁建辉带领驻村队员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村组干部意见的基础上,发展花生种植、肉牛养殖和花生深加工,谋划出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种养结合、农牧互补的循环产业发展模式。

发展花生种植

为肉牛养殖提供饲草

2017年11月,市畜牧局质管科科长丁建辉被派往杨林庄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到杨林庄村之后,丁建辉感受到了山里人的善良与朴实,同时也被当地的贫穷与落后深深触动,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这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为让群众增收,丁建辉在充分调研后,与村“两委”干部共同努力,在杨林庄村成立了叶县高阳种植合作社,组织农户到南阳庄稼人合作社参观,引进高油酸花生种植技术,并积极与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对接,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到村指导种植。随后,以村里有经验、懂技术、会管理的8户村民为核心,组建杨林庄花生种植服务队,实行统一引种拌种、统一播种施肥、统一收割摘果、统一对外销售,每亩增收1000元左右。摘果后的花生秧统一储存,然后组织贫困户打捆码垛,作为肉牛的优质饲草。

此外,丁建辉还与村“两委”干部筹钱购置了花生收获机,免费让农民使用,减少农民种植成本,并且利用市派第一书记扶贫资金20万元,建成一座饲料加工储备库,实现花生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解决了农民收获后的销售难题。同时,丁建辉还联系叶县田庄乡一家奶牛养殖企业,与企业签订了花生秧包销协议。丁建辉算了一笔账,每年产花生秧100余吨,企业收购价每吨500元,除去人工、运输等成本,卖花生秧每年就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近4万元收入。

发展肉牛养殖

为农作物种植提供肥源

随着驻村工作的逐渐开展,丁建辉发现,杨林庄村荒山面积广,村南是孤石滩水库干渠,村北是澧河滩,山清水秀,草茂林丰,非常适合畜牧养殖。他便利用自己畜牧专业的优势,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但小规模养殖粪便没法处理,气味难闻。

丁建辉调研后,利用扶贫资金成立了叶县澧源牧昌养殖合作社,实行统一引种、统一饲养、统一防疫、统一保险、统一销售“五统一”。合作社投资150万元建设500个畜位的“托牛所”,市畜牧局免费为“托牛所”提供纯种郏县红牛冻精颗粒,由畜牧专家进行人工授精,对购进肉牛进行品质改良,并负责日常技术指导。村资金互助社为每户贫困户提供1万到2万元的小额贷款,每产一头牛犊可享受政府补贴600元,出现死亡的,中原农险最高可赔偿7000元。贫困户白天将牛赶到山上放养,晚上轮流入住“托牛所”看管,其他村民也可以利用农闲参与“托牛所”的临时性管护,按工取酬。

谭兴德是杨林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60多岁,家里3口人,妻子有智力障碍,儿子外出打工,自己一直靠养牛养家糊口,院子里经常又脏又乱,气味难闻。

得知要筹建“托牛所”,谭兴德第一个同意加入:“儿子大了,该结婚了,家里再这么脏乱差,儿媳妇都不好找。这还要感谢丁书记为我们筹备的‘托牛所’啊。”

目前,“托牛所”牛舍建设已经完成,已有9家贫困户加入养殖合作社。

同时,在丁建辉的牵线搭桥下,澧源牧昌养殖合作社与郏县肉牛屠宰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实行产销对接,每头红牛收购价可比其他品种高1000元左右,按每户饲养两头母牛计算,每年可净获利1.5万元以上。肉牛养殖产生的粪便统一收集,发酵成“农家肥”,为农作物种植提供生态肥源。

发展深加工

壮大村集体经济

杨林庄村通过种、养、加相结合的循环模式,拉长了产业链条,降低了饲养种植成本,有效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四化”发展。

集体经济产业化。杨林庄村投资20万元成立澧源鲜油坊,村民入股每股2000元,不足部分由村资金互助社贷款解决,年产“澧源”牌优质花生油300吨左右,年产值突破150万元,利润18万元。除去正常开支,村集体每年可分红4.5万元。

村民就业本地化。每年提供运输、收割、打捆、仓储、加工等临时就业岗位50余个,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盈利产品多样化。每年销售花生秧300吨、花生饼90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产业发展生态化。牛粪入土,改良了土壤,降低了污染,花生饼可用于肉牛饲养,牛粪堆积发酵供应农户种植花生,每年可解决5000余亩的秸秆禁烧难题。

“目前,我市乃至全省在资源禀赋上和杨林庄相似的村庄较多,丁建辉创新的这一模式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不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也真正让农业变成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市畜牧局局长赵志伟说。

(本报记者 田秀忠)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