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理论
3上一版  下一版4
 
加强党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
建设乡村文明 助力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9年5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王苑

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市“三农”工作新局面、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人才。当前人才短缺瓶颈直接制约着乡村的发展,也将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走好走实乡村振兴之路,必须立足我市实际,破解当前农村人才总量不足且外流严重的难题,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创新人才认知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不论是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还是财政投入、公共服务,都要优先落到实处,畅通智力、技术、资金、管理下乡通道,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要树立“大人才”理念。乡村振兴的各方面都需有人来实施,更需要人才来创新发展。坚持“大人才”理念,就要强化开放意识,打破地域限制、身份限制等,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推动以人才为核心的要素集聚,合力推进乡村振兴。要创新吸引人才理念,将乡村人才振兴与乡村规划、产业振兴等统筹考虑,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能出彩,实现产、村、人深度融合发展,激活农村创新活力。

积极培养本土人才。本土人才资源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加大人才就地培养力度,可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整合社会力量开展培训服务,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打造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让“土专家”“田秀才”和产业带头人大展身手,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实践证明,新型职业农民将先进的管理方式、技术手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大大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通过乡土人才培育、乡村人才定向培养等方式,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头人,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拓展乡村人才作用发挥和能力提升的空间。我市农村产业链偏短,产品附加值低,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特色优势,加快构建平台载体,推进县—乡—村产业链式布局优化,拉长产业链,把高附加值留在农村。要通过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造就一支热爱农村工作的队伍,提高他们的素质,转变思想作风,使他们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切实提高服务“三农”的效能。

多措并举吸引人才。进入新时代,农业规模的扩大,农产品知名品牌的打造,都需要高学历、高技术创业者深耕细作,“三农”领域吸引了越来越多有头脑、有远见、有闯劲的有志之士。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念好“招才经”“引智经”,支持鼓励各类人才“回流”乡村,投身乡村建设管理。积极引导市民下乡、能人回乡,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我市特色田园综合体。建立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等有志青年到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引导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乡村,要“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空壳村派出第一书记,并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拓展,确保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不摘”的举措切实落到实处。发展壮大新乡贤队伍,乡村振兴需要集聚各类人才力量,要鼓励离退休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等回乡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志愿者、投资兴业等方式施展才能,参与乡村发展和乡村治理,提升乡风文明。

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从根本上打破要素单向流向城市而乡村长期处于“失血”“贫血”状态的局面,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完善激励机制,对乡村实用型人才、专业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公共服务人才等实行分类评价、动态管理、精准激励,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要让各类人才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必须有适宜的发展环境。针对乡村闲置资源,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的“三权”分置办法,激发乡村振兴内生活力,积极推动高质量现代农业发展。要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城乡教育、就业、医疗卫生优质高效均衡发展,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农村吸引力,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