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掀不翻的餐桌
闲话搭配
小交警
冬荷残韵
记忆中的母亲
走过四季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8年12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掀不翻的餐桌

 

◎高淮记

打我记事起,俺家就没有餐桌。一家人,你一碗,他一碗,盛满了就往外端。全村人也都一样,一吃饭就往一堆儿偎,偎成个饭场儿,热闹全在这饭场儿上。

春秋时节,不冷不热,围着石头坐,坐着石头吃。夏天天热,还是围着石头,不过是树荫下的石头。大石头是餐桌,掀都掀不翻。小石头是座椅,先来后到,先入为主。

那时候人穷,碗里头红薯肘子,插筷子不倒,碗边起叨几根萝卜丝儿,或者红薯秆儿。偶尔谁家炒一回熟菜,也见不到油花儿,只有一点酱香味,没有一点油香气儿。

饭场儿就是会场,布置生产,安排农活,在饭场儿上进行。每有大事,也在饭场儿上宣布。饭场儿也是舆论场,你一言,他一语,有意见发表意见,有牢骚发泄牢骚。

饭场儿就是新闻会客厅、新闻发布会,哪块儿稻田缺水了,哪块儿玉米冒稍了,哪块儿红薯猪拱了,东沟的三眠场被人砍了,后沟的梨树被人锯了,好消息赖消息都有。

对我来说,饭场也是课堂,听大人讲这说那,开眼界,开心界。尤其是俺大伯,他有学问,见过世面。他喝完一碗饭,老是叫我跑腿儿,跑他家再给他盛。饭端来了,他把碗往石头上一放,用筷子在地上写字,测验我认不认得,不会随教。窈窕淑女,肤如凝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都是在饭场儿上听来的。

后来我当兵了,俩碗一双筷子。一个碗盛饭,一个碗盛汤。脚下的土地就是餐桌,菜碗地上放,饭碗手里端,人往地上一蹲,吃得香,吃得快,食无言,寝不语。即便改善生活,大家会餐,也是一人一份,各自分头享用。当兵的饭场儿比起老家的饭场儿,缺少家长里短,缺少吵吵闹闹,当然也缺了不少情趣。

所以,早几次从部队回家探亲,我依然端起饭碗就上饭场儿。石头还是原来的石头,树荫还是原来的树荫,不同的是,村上的老人,这次回来还结实着,下次回来可就没了。乡亲们的饭碗,依然是老样子。心情不免几分沉重。

可喜的是,村上的饭场儿,改革开放后虽也热闹过一阵子,没过多久便自行消失了。全村人不再一起干活,也不用天天划工分。稻田、旱地、蚕坡,都包产到户了。各家各户,不用队长喊,不用敲钟催,吃了饭就下地上坡。以后几年,看不见人干活,只看见粮食多。粮多了,喂的牲口也多了,一家养几头猪,鸡鸭成群,扑扑棱棱,牛羊成群,咩咩乱叫,村子还是原来的村子,却好像放大了好几倍。各家的菜园子,那才是萝卜水灵灵,白菜翠生生,篱笆上梅豆花紫,南瓜长得泛红。最要紧的是,村上又多了几个嫂子,又抱出几个娃子。

天下啥事最大,吃饭事最大。有生命就得吃,没有吃就没有生命。我当过修路民工,为的就是能吃饱,也能给家里挣工分,年终多分点粮食。“当兵吃粮”一说,在中国早已有之。我参军当兵,除去保卫祖国的志愿以外,也是为了吃饭。当兵可以吃饱,可以吃足,可以吃得好。那时正值青春,要长身体。当兵离家走的时候,四号军装兜着屁股,探亲回来的时候,二号服正好合身,也正是有了那时的当兵经历,先前的营养亏损才得以弥补。

村上的饭场儿去哪儿了?分散了,分散到各家各户了。一到做饭的时间,煮的煮,蒸的蒸,炒的炒,一向为无米之炊而作难的婶子大娘们,也有手艺了,看谁蒸的大米饭起松,看谁炒的菜有味,看谁家的白馍起层,看谁家上顿下顿不重样。我的母亲,针线茶饭都好,适逢丰衣足食的好光景,也算是有了用武之地。我探亲回来,她总是不停地变花样,这一顿吃蒸馍,下一顿炸油馍,要么烙饼馍。青菜自己种的,鸡是自己喂的,腊肉自己腌的,吃足吃够。

父母的心愿,是盼望孩子长大。孩子的心愿,是企望老人健康。分田到户以后,地里多打粮,农民多自由,伯和娘脸上总挂着笑。我每次回来,感受都是新的,天也新地也新。屋里添了一个木餐桌,院子里的弯梨树底下,支了一个石头餐桌,吃饭不再往外跑,一家人围在一起,边吃边聊,其乐融融。回到部队,我的心里也更踏实了。

好日子过得快,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村上的人,新老交替,老年人还是老样子,年轻人不再守着庄稼过日子。一个个出门打工做生意,天南海北地跑。先前,我也算是出过远门的人,如今和他们比,算算数,我到过的地方最少。说村上的房子吧,起先要数俺家最好,土墙是土墙,可是村上唯一的瓦房。后来砖垒墙,又改建成平房,而周围的各家各户,不几年几乎全是两层楼了,漂亮在青山绿水中。上世纪50年代用白石灰水刷在我家后墙外的大标语“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当时,人们讽刺成“大话瞎话,露上露下”。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标语上说的话竟然成了现实,这是多少代人做梦也想不来的,现成就在那儿摆着。

我是过来人,眼瞅着村上的连年变化。说住的,过去是泥墙茅屋跑风漏雨,现在是楼上楼下明窗净几;说出行,过去是背背挑挑,羊肠小道爬上爬下,现在是水泥大道,开着小车串门;说穿戴,过去打光脚的多于穿鞋的,现在一个个皮鞋发亮。

全村人的饭场儿,掀不翻的餐桌,记录了过去的生活艰辛,它们的一同消失揭开了农家生活的新篇幅。往后,还会好到哪儿呢?我真的不知道,但咱可以一起往下看。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