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今日天气
我市解除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
“警保联动交警服务站”挂牌
石龙区严查车辆扬尘抛撒行为
示范区加大餐饮油烟管控力度
一口大缸装满几代人的回忆
我市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村头接诊 云端看病
共青团舞钢市委 “暖流计划”温暖山里娃
湛河区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水平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口大缸装满几代人的回忆

王保柱有事没事总爱看看这些闲置的缸。
 

在三四十年前的农村,缸非常普遍,每家每户都会备上几口,有的用来盛水,有的用来装粮食。随着经济的发展,缸在农村基本退出历史舞台。走在乡间,不时会发现房前屋后、墙角路口有被遗弃的缸,现在的小朋友或许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但它却承载了无数人的乡愁。

石龙区人民路街道相厂社区王保柱家现在还完好保存有16口缸,其中大缸12口,小缸4口。

“这些缸有的年代比较久远,是祖上留下来的。有12口是我1995年买的,记得一口不超过50元。卖缸的是赶着驴车来的,12口我一下子买完了,那师傅是鲁山的,临走时很高兴地送给我一盒‘老黄皮’……”王保柱今年60岁,他家门口东侧整齐地倒扣着12口褐色大缸。在其中一口大缸上摆有一口小缸,因为裂璺被铁丝箍了起来,里面长满了绿油油的芫荽。11月3日上午,提起大缸,他的话匣子打开了,当年他家是做黑矾(硫酸亚铁)的,这些缸前期需要盛水,后期需要把矾水倒进去冷却凝固,用处大着呢。

谈起黑矾制作,王保柱兴奋不已。他说,黑矾就是把上等煤中闪闪发出铜光的煤核(煤中的一种结核)挑拣出来,经垒燃、水激、水泡、淋出等多道工序提炼而成的,一直很畅销。在他家这一带一直流传着“白石坡,黑矾窝;白石坡,银钱窝”的说法。上世纪70年代时,相厂和斋公庄、白石坡(二村今属宝丰县)属于一个生产大队,白石坡与清凉寺村相邻,附近煤矿众多,历史上这里就是生产黑矾、制作瓷器的地方。

王保柱说,他父亲是方圆几里技术最好的师傅,烧出来的矾总是很抢手,湖北的客商每次来总点名要父亲烧的。他的技术是跟父亲学的,而父亲的技术则是爷爷教的,到他这里究竟传承了多少代,他也说不清,只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大缸很多,一年四季家家户户都在烧黑矾。

黑矾很长时间占据着他们村“拳头产品”的地位,也是王保柱家几代人的摇钱树。“那时全村家家户户都烧黑矾,座座火炉,熊熊红焰,不分白昼,不说烧出家财万贯,最起码在靠天吃饭的年代,我们这儿衣食无忧、娶媳妇不发愁。”王保柱笑着说,因为父亲有手艺,当年给他们弟兄三人上门提亲的很多。

正当记者和王保柱交谈时,他女儿王素培从汝州回来探亲。对于家中的几口大缸,她却有不同的看法。“做黑矾很忙很累,尤其是捡煤核那活儿又脏又累,我爸妈捡一天回来,身上除了牙以外,哪儿哪儿都是黑的。后来我看过视频,他们和那刚升井的矿工差不多。从生火开始烧起,人得一直看着,生怕哪一点温度达不到,没日没夜地干。”王素培说,在她的印象中,每次放学回到家,爸妈都是在忙碌,有时候母亲匆匆忙忙为他们做好饭,来不及吃就又去忙活了。

有付出就有收获,王保柱夫妻既能干又重视教育,一直以来他家的生活在相厂都是比较殷实的。在父母影响下,二女一子都学业有成,俩女儿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工人,儿子儿媳则在南方一大型企业上班。

“仨孩子啥都不让俺做了,现在总是在家收快递,吃的穿的用的,他们都是在网上买好寄到家里了,快递员都认识我们了。”谈起温馨幸福的日子,王保柱一脸灿烂的笑容。

“今年春节有人想买这些缸,一个给200元,我都舍不得卖,留着吧,也算是一点乡愁。”对于这几个被闲置的缸,王保柱感情满满。 (本报记者 张鸿雨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