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情思一瓣到瑶台
七 夕 守 望
鲁山丝绸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 夕 守 望

每年七夕节,鲁山县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民俗表演、祭祀供奉、集体婚礼……丰富多彩。 何元生 摄
孙义村村民是守望牛郎织女民俗文化的主要力量。
冯洪波 摄
七夕节来鲁山,体验一把古朴热闹的传统婚礼。
冯洪波 摄
 

●尹红岩

迢迢牵牛星光灿,皎皎织女银河闪。人们谈到传统节日七夕,就离不开牛郎织女的传说;而要谈牛郎织女传说,就不能不提其发源地鲁山,即被称为牛郎故里的鲁山县辛集乡孙义村。这里不仅积淀着丰厚的牛郎织女民俗文化遗存,还拥有一代代热爱牛郎织女文化的守护者。作为一个鲁山人,我很庆幸,自己能够生长于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故土,从小就能听到民间流传的牛郎织女故事。作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首,熠熠闪光的牛郎织女文化也让鲁山随着它名扬海内。

鲁山,古称鲁阳,因城地处鲁山之阳而得名,而距离鲁山县城最近的鲁峰山,漫山遍野都飘散着牛郎织女文化的清香。鲁山的牛郎织女活动遗迹,一为鲁山城东鲁山坡之牛郎洞、九女潭及其周围;二为县城西北背孜乡之九峰山,又叫九女峰;三为县城西部下汤镇朝阳观山之九女洞。这里洞、潭、山三处遗迹呈三角形分布,各相距25公里开外。牛郎织女的结合,让鲁山自此开始养蚕,造福人民。鲁山养殖柞蚕的蚕倌,每年都要祭祀蚕姑奶奶,就是玉皇大帝的九女儿织女。据传织女不断把天上的仙物带到人间,造福人类。后来牛郎升天,他自然就被故里乡邻奉为庇护神,而牛郎洞则作为农耕人家必祀的场所。

七夕节夜晚,人们可以在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现如今更有人说“牛郎坟前葡萄甜”,这里的葡萄肉厚、色鲜、味甜,难怪辛集乡万亩葡萄能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葡萄,我想一定是和这里的地缘有关。牛郎织女被孙义村的孙氏后裔敬奉为祖先,写进了家谱,供奉在鲁峰山瑞云观里。他们在自己开创的地域上享受着后人的祭拜,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财富,护佑着后裔和一方乐土,这便是鲁山的牛郎织女,牛郎织女的鲁山。

悠悠岁月,沧海桑田,鲁山人以农耕、畜牧、丝织为主,创造了灿烂的耕织文化,也塑造了牛郎织女的奇缘爱情故事。古老的人文历史、丰厚的遗存遗址,把美丽鲁山的民风、民俗、民情、民事浸染得更加独特而浓郁。牛郎织女传说正是鲁山人崇尚勤劳勇敢、和睦团结、丰衣足食、夫妻恩爱的幸福生活写照,时至今日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七夕民俗文化之所以能够如此经久不衰,鲁山乃至各地的民俗文化守望者功不可没。

孙义村村民是守望牛郎织女民俗文化的主体。村里的“许四妮”们,多是不认识字的农家妇女,仅凭母亲、亲戚等的口耳相传,竟能演唱上百首与牛郎织女有关的民歌、民谣,把这些珍贵的原生态文化元素保留下来。文学艺术界的朋友们竭才尽智,挖掘整理出诸多文字、声像、资料、文献、遗存等,让传说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为后人继续研究、挖掘提供了依据。鲁山县委、县政府更是投入资金,制定牛郎织女文化长期保护、开发规划,使这一文化瑰宝得以传承。自2009年始,鲁山官方和民间年年都举办各种形式的七夕文化活动。正是有了这么多人的守望,鲁峰山一带才保留了如此多牛郎织女文化的活化石。

道义的守望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1997年8月鲁山坡瑞云观牛郎织女文化遗址被确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始,二十多年来,在众多文化守望者的不懈努力下,鲁山七夕民俗文化的品牌越做越大,最终做成了国字号的品牌——2009年2月18日鲁山县被正式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这是对鲁山厚重历史文化及民俗文化的充分认可,是对怀着拳拳之心的文化守望者的最大回报,是鲁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一座丰碑。

去年,过去一直由县级主办的鲁山一年一度的牛郎织女七夕民俗文化活动一跃升级为由中国民协和河南省文联主办,上升至国家级重要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让七夕守望者们无不激动欣慰,奔走相告。当前,鲁山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打造“三都一地”新战略,即智慧之都、家纺之都、花瓷之都和牛郎织女爱情圣地,将以鲁山坡为中心向周边辐射,把鲁山打造成更具美誉度的爱情圣地。

牛郎故里鲁峰耸翠钟灵毓秀,这里的文化守望者与金钱、利益扯不上关系,更多的是默默奉献,是一种纯粹的喜欢,是一种执着的守护,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是一种保护民俗文化的情怀。是他们的存在,让我等后辈增强了文化自信,让牛郎织女这朵文化奇葩永远绽放,传唱千古。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