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理论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提升我市农村人居环境 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铸魂作用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7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铸魂作用

 

王苑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铸魂作用。

从当前乡村发展实际看,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的公共道德还不完善,具体表现为家族意识浓烈,公共意识淡薄,机会主义突出,有利益就上、没有利益就退缩,等等。还有一些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没有真正学懂、弄通,当然也无法做实,认为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生态良好,文化建设只是“务虚”的工程。有这种想法的领导干部,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怪,是目光短浅、作风漂浮的现实表现。没有强大的文化作基础,乡村文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农民将是落后的农民,农村也将是落后的农村。只有以文化乡村、文明乡风做支撑,村民生活才能富起来,乡村环境才能美起来,村民精神才能焕然一新,继而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乡村振兴战略也才能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作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起到铸魂化人的作用。那么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呢?

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乡村阵地。一个时期以来,低俗文化、不健康文化在一些农村地区不时露头,有些格调低下的文化趁机涌入农村市场。对此,必须用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引领农村文化健康良性发展。首先加强党对乡村建设的领导,以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平台搭建为抓手夯实党建基层服务阵地,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与战斗堡垒作用,成为文化阵地建设的倡导者、传播者、弘扬者,成为具体行动的实施者。在当前我国乡村的现实环境中,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互联网助推的网络文化等各种形态的文化现象交叉更迭、错综复杂。但越是多元越要确立主导、越是多样越要发扬主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在武装村民头脑的过程中,将共识凝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上来,从而塑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时代村民。其次要加大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力度。各地要结合实际,发挥制度的导向和保障作用,用制度明确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机制等,加大乡村文化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促进乡村文化健康顺利发展。要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布局和资源配置,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突出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主线,强化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创作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引导村民开展积极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繁荣。总之,我们要以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充实农民头脑,让农村文化建设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为乡村振兴注入磅礴力量。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一思想落实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就是要重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独有的历史记忆和思想表达,要充分发掘乡村传统文化的底蕴、精神和价值,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发挥其在凝聚人心、引导村民、淳化民风中的作用,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和道德引领。第一,传承优秀文化,宣传建立健康文明的乡村新时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收集整理乡规民约、族谱家训等道德资源,继承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要充分发挥村民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引导村民形成正确的荣辱观。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推进乡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让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乡村新时尚。比如各村可以结合当地传统民俗文化,依托既有的、利用率不高的文化场地,如部分祠堂、图书馆、文化馆等,按照文化礼堂作为多功能综合体的要求进行设计、改建,以更低的成本搭建村属文化礼堂,为农村群众打造集酒席承办、思想道德教育、文体娱乐、知识普及于一体的活动乐园和精神家园,及时广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好人好事,定期举办各种积极健康、村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法律意识,逐渐形成积极健康文明的村风村貌。第二,保护文化地标,传承乡村文脉。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应充分发掘和保护我国广大农村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按照 “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原则,激活这些乡土文化资源。乡愁对于乡村地区而言,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乡土文脉、田野文物的记忆。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等乡村文化地标资源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广大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另一方面要重塑“新乡贤”文化,使其内化为乡村居民的情感认同。积极引导还乡干部、本地籍专家学者、反哺桑梓企业家等“新乡贤”参与乡村建设,推动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同时扩大“新乡贤”文化的传播途径,让“新乡贤”精神及其生动案例及时武装村民头脑,以“新乡贤”文化引领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第三,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草根文化队伍”。农村文化建设最根本的还是要激发农村内在的文化活力,因此,应该积极发展民间优秀文化队伍,为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通过鼓励村民参加各种比赛,激发村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既可锻炼培养农村文艺骨干,又能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要加大对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通过培养乡土文化人才、扶持民间文艺团体、提炼乡土文化特色,推出乡村气息更为浓厚、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优秀文艺作品,实现对村民精神思想的反哺。

让革命文化在乡村永续传承。有些乡村本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这是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鼓舞、激励人们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保证、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要依托当地红色资源,推出村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红色文艺作品,教育引导村民尤其是年轻人懂党史、念党恩、怀初心,真正实现从认知到践行的转化。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契机,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展览,在乡村中小学开展各类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途径,增强乡村红色文化教育的生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让革命文化在乡村永续传承。

总之,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革命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增强乡村文化软实力的重大工程。不仅需要广大乡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努力奋斗,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和帮助。只要我们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万众一心,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