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民师两年
“我想见见我的学生!”
心 桥
抹不去的记忆
迟来的道歉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7年9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师两年

 

◎高德领

在我的人生中,曾有过短短两年的民办教师经历,这是我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尽管后来拥有不少职务头衔,但我最引以为荣的称谓还是老师。

1968年,我高中毕业,正赶上那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就成了一名回乡知识青年。1969年初,上级要求将初中小学下放到大队(行政村),高中下放到公社,各级教师一律回原籍。因我们大队只有一名从外地回来的公办教师,我又是当时村里唯一一名高中生,就被选派到学校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待遇是记一个劳力的工分,年终参加分红,国家每月补助七元钱。

我们村的学校是一所中心小学,周围几个村的学生都在这里上学。下放到大队办学后,仅剩我们一个大队的学生,加上当地驻军和附近工厂的子弟,也就200多名学生。几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参差不齐,其中五、六年级各有十几个人,各成一班教师不够,只好合成一个复式班,即两个年级在一个教室里上课。我虽然是一个民办教师,但工作量和公办教师没有区别,加上又年轻,自然多承担些工作,教复式班的任务就落在我身上。上课时先给五年级学生讲课,让六年级学生自习,然后再给六年级学生讲课,让五年级学生做作业。学生也觉得挺新鲜——当五年级学生听讲时六年级学生等于复习,六年级学生听讲时五年级学生等于在预习。当时学校停课已有三年,刚复课百废待兴,老课本不能用,新教材又没出版,学校就自编教材。上数学课时为了教会学生面积、体积如何计算,我就带领他们到田间实地丈量地块,到村里量粪堆、沙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知识。

博学、耐心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人们常说:只有自己拥有一桶水,才能给予别人一碗水。当一名教师,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否则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必然要误人子弟。1970年,我们学校进行扩建后办起了初中班,招收周围几个村子的学生,第一年招收了4个班,学校安排我教两个班的数学。为了教好课,我把初中高中的数学全部复习一遍,特别是高中的数学,可以说是自学了一遍。因前几年停课,很多东西都没学,教学生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提高的过程,也为我后来考大学奠定了基础。

民办教师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当时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国民办教师曾在1977年达到最多,有491万人。他们多数终生工作在乡村,特别是山区和偏远的少数民族居住区。他们拿着微薄的收入,无怨无悔地工作在最艰苦的教学一线。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民办教师问题,有的转为公办教师,有的被师范学院定向招收,民办教师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正是众多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我才得以一步步地成长成才,每当工作变动或职务提升,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念当年那些辛勤播种的耕耘者。记得在郑州航院上学时,教我们大学语文的王老师,个头不高但声音洪亮,读起古文来抑扬顿挫。他常常告诫我们: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对每一个字都要弄懂、认准、不能读错,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在大会上讲话时读错字,那么将会成永远的笑柄。后来茶余饭后听到人们议论,某某领导把“深圳”读成“深川”、某某领导把云南的别称“滇”读成“镇”时,不由得就对尊敬的王老师更加怀念。

在省里工作时,我曾想去看望王老师,但听说他已作古,这成了我的一大遗憾。退休后回老家休息,我千方百计地打听到几位健在的老师,在谢师宴上,我告诉他们,我怀念学生时代,怀念母校,更怀念您——我的老师。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