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闲情逸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体检奇遇
观影的氛围
一株梅的故乡
突然落泪
笑口常开
美好的瞬间
嗑瓜子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8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株梅的故乡

 

◆吴光辉

当你走进江苏淮安周恩来童年读书处的那座古民居,就肯定会被那株腊梅所吸引,就肯定会感受到它的绰约多姿,芬芳飘逸。那株腊梅蓬勃参天,香气袭人,虽经百年,却依然枝繁叶茂,傲霜斗雪。

这株腊梅是周恩来童年时期在这里读书时亲手种植的。

周恩来曾经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我的婶母当我还是一个婴儿时,就已成为我真正的母亲,直到我10岁时我甚至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她。然而,10岁时,她和我的生母都去世了。”周恩来这里提到的两位母亲,就是生母万氏和嗣母陈氏。周恩来称生母万氏为妈妈,称嗣母陈氏为母亲。正是陈氏对他的早期教育,才使他在孩童时代就能够植梅明志。

1904年,万氏和陈氏一起带着周恩来和两个弟弟,来到了生母的娘家,先是寄居在周恩来的外祖父家,后来搬出来租房定居下来。这便是眼前的这座青砖灰瓦,木制门窗,富有清末特色的古建筑了。周恩来跟随两位母亲搬到这里时,将自家院里的一株腊梅也带了来。他当时只有6岁,根本搬不动花盆。嗣母便叫他将花从盆中拔出来,敲掉根上的泥土,然后将这株腊梅带上了船,最后栽到了这座院子的书房前。从此,在嗣母的指导下,他常常带着两个弟弟,一起为梅树培土、浇水、施肥,一起在树旁读书背诗。

周恩来的嗣母陈氏,出身于宝应县的一个书香门第,由于年轻守寡,很少出门,终日守在家中,与恩来相依为命,并把全部的感情和学识,倾注在对恩来的教育上。她对恩来的要求十分严格,每天黎明时刻就把他叫醒,亲自教他读书写字,还给他讲淮安历史人物韩信、梁红玉、关天培、枚乘的故事。周恩来曾深情地回忆嗣母陈氏:“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

童年时期的周恩来十分喜欢腊梅,就是因为受到嗣母陈氏的影响。她常对周恩来说,梅花有矢志不渝的品德,人也应如此。他的外祖父万青选也喜爱梅花。在眼前这座院子里,周恩来父母居室的墙壁上,就悬挂着万青选的书画墨迹《梅花四屏》。因此,周恩来种下这株梅树,可以说是他少年立志的一次潜意识的行动,后来在12岁时能脱口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便是他少年立志的一次有意识的宣言了。

今天,你来到周恩来童年读书处的门前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面刻有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手迹的汉白玉浮雕。浮雕上还刻着周恩来像和一株盛开的梅花。这幅浮雕用梅花来衬托周恩来矢志不渝的高尚品德,用手迹来表达周恩来勤奋读书的人生目标。

这时,你走过浮雕来到前厅,就能闻到一股扑鼻而来的暗香,再走进庭院就能看到,一株腊梅几乎开满整个天井,东边的枝丫已经超过了周恩来书房的屋檐。当年,这株小小的腊梅曾陪伴周恩来读书学习,如今它已经长成了一株参天大树。

这株腊梅花瓣呈淡黄色,晶莹剔透,在历经百年之后,居然变得与众梅不同,成了梅中奇品。一般腊梅在早春开花,而这株腊梅却每年都提前在冬天开放,花的颜色也不是红色或是白色,而是黄色。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里将遍布全国的十九种梅树分为白梅、红梅、异梅三大类,这株腊梅就属于“异梅”一类,是梅花中奇异超凡的极品。

对于故乡的梅,周恩来在担任共和国总理之后没有忘记。每当碰到陈白尘、谢冰岩、周太和等家乡人士,他便一次次地问起故乡这座庭院里的梅,也一次次地问起这株梅的故乡。

一树的繁花似锦,一树的梅香四溢!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