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庆祝建市60周年·城市记忆
3上一版  下一版4
 
湛河之滨谱新篇
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永远保持下去
建市初的商业网点都是围着煤矿转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6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永远保持下去

刘天民 邱爽 摄
 

□讲述:刘天民 □整理:本报记者 邱爽

今年89岁的刘天民精神矍铄,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已经离休20多年了,但是很多事仍然历历在目,不能忘怀。”

1949年5月,刘天民在舞阳县人民民主政府尹集乡人民政府任财粮员。1956年3月,许昌专员公署平顶山办事处成立,设秘书室、公安局、民政股、财政股等机构。同年6月,刘天民调往平顶山办事处工作。当时,办事处在大营村(今建设路东段大营社区)一个地主家大院内。

刘天民说,那时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文件都是垫着复写纸写的。由于手写的力度有限,一次只能复写三四份,需要多份的话,就一遍一遍地复写,他经常写得手腕肿痛。去省里审批报销或报送报表,要打背包步行,运气好的话能搭上顺路的马车,晚上住在路边的干店里。所谓干店,就是几间房子,窗台上放个油灯,屋里铺些干草,其他什么也没有,盖自己带的被子。

建市以后,他们的办公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办公文件开始刻钢板,蜡纸刻好后用油印机统一印发。刘天民回忆说,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后,他们单位才有了中文打字机。

刘天民说,矿区办事处建立时,财政体制上就一级财政,财政决算上报许昌专员公署。1956年,矿区办事处财政收入只有50多万元,当年支出比收入多,主要是基本建设拨款、行政管理费和文教支出。建市后,财政决算改为上报省里,收支各比上年增长一倍多。1959年,我市财政体制改为收支一年一定,总额分成、超收奖励、结余留用的办法,当年财政收入达到1700万元,其中企业上缴的利润占1/3,税收占一半多。

改革开放以后,我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财政收入随着逐年增长。然而,那时绝大多数在岗的会计人员是初中、高中文化水平,还有少部分是小学水平,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大都是新会计跟着老会计学。

刘天民说,记得在一次基层会计检查中,有位来自乡镇企业的会计学员说,以前根本不知道记账还有这么多的规定和要求,在他带来的跨年度和前任会计共同登记的日记账里,墨水的颜色有蓝色、黑色和红色的,有用钢笔登记的,也有用蘸水笔、铅笔、圆珠笔登记的。然而,红色并不是冲账记录,而是正常的记账记录,常用的错账更正办法是涂改、涂抹。

为改变这一状况,1978年,我市财政部门专门成立了会计训练班,先后改名为市财政会计学校、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平顶山分校和市财政局财政干部培训中心。

会计训练班成立之初,由于培训工作量大,虽然每年举办两期,但是仍满足不了需求,只好按先全民、后集体,再区街、乡镇企业的顺序分配学员名额。有一次,举办一期会计班时,叶县水泥厂的王会计没有争取到名额。他跑到市里找到训练班的工作人员说,自己年龄偏大,这次不参加学习,恐怕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开学以后,他非要坐在窗外旁听不可,大家被他的精神感动,破例让他挤进教室听课。

建市初期,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是全体财政工作者艰苦奋斗,为财政事业的发展努力拼搏。1978年,市财政局被评为全国财贸战线先进单位。

“我在平顶山工作42年,没有离开财政战线。我目睹了平顶山经济发展越来越好、财政实力越来越强、民生支出越来越多、老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今天,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具现实意义,我们要永远保持下去,永远不能丢,永远不忘初心。”刘天民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