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庆祝建市60周年·城市记忆
3上一版  下一版4
 
湛河之滨谱新篇
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永远保持下去
建市初的商业网点都是围着煤矿转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7年6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湛河之滨谱新篇
荒野之上起宏图
新城区长安大道
▼新城区长安大道旧貌
湛河旧貌
上世纪80年代的平顶山火车站
上世纪80年代的新华路周边 图片由姚剑宝提供
治理后的湛河美景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平顶山火车站新貌
如今的新华路周边高楼林立
 

60年前,平顶山城市建设在荒山野岭之上拉开大幕。60年间,时光更迭、空间变换,平顶山实现了从矿山小城到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沧桑巨变。

在老平顶山人的记忆中,最能代表建市初期鹰城形象的地标就是作为最高建筑的“四棚楼”和担当城市中轴线的矿工路。此后20多年,平顶山的城市建设虽未停滞,却也步履蹒跚。改革开放初期,矿工路依然保持着“一个厕所俩岗楼,一条马路没有头”的简陋面貌,而以“四棚楼”为代表的老建筑仍在城市的中心区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我市的城市建设也不断加快,年轻的鹰城逐渐充满现代气息:高楼大厦如林立、游园花开满庭芳、大道通衢连四海、公共交通遍城乡。

新世纪以来,我市城市建设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湛河综合治理工程效果初显,“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进展迅速,郑万高铁、通用机场、轨道交通从梦想正在变为现实。白鹭洲的荷花、白龟湖的月季、湛河源的泉水、博物馆的牡丹,无不向世人昭示着鹰城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崭新形象。

2016年10月,《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得到国务院批准。勤劳智慧的平顶山人民正在挥洒汗水,努力把平顶山建设成为创新引领的工业新城、宜居宜业的生态绿城、近悦远来的旅游名城、文明和谐的平安福城。

(本报记者 王尧)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李志勇摄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