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庆祝建市60周年·城市记忆
3上一版
 
“老大楼”先声激越 “新业态”春潮涌动
邮电通信记录着时代变迁的足音
公交线路越来越多 乘车越来越舒服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7年5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交线路越来越多 乘车越来越舒服

杨华 程颖 摄
 

□讲述:杨华 □整理:本报记者 程颖

60年弹指一挥间,鹰城公交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嬗变。成立于1958年的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经历多年的沧桑巨变,发展成为我市唯一一家承担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服务的公益性国有公交企业。年事经纬,纵观鹰城公交变迁,谁又曾忆起它举步维艰的过往?时任市公共汽车公司委员会党委书记的杨华对平顶山巨变感触最深的是车和路。

1958年7月,两台从匈牙利进口的“伊克罗斯”牌大轿车“坐火车”千里迢迢来到我市。这便是我市最早的两台公交车。当年8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一台跑1路,从老百货楼发车,终点站是五矿;另一台跑2路,从老百货楼发车,终点站是申楼(今卫东区申楼街道申楼村)。

杨华回忆道:“1958年8月1日是通车的第一天,当天不收车票,市民人山人海地来看稀奇。电影院、汽车站、总机厂、王寨……这些站点当年就有了。那时候公交车票价也就几分钱。因为车少,公交车上每天都很挤。”

由于车少、人少,正常天气下,每天早上5点多司机就要到单位,为早班发车做准备,冬天司机更是需要早早上班,从锅炉房接开水暖发动机;每天下午收车后,上午班的司机和售票员会带着水桶、刷子到单位洗车,“车外面、玻璃、车顶,都得刷一遍”。

两台“伊克罗斯”大轿车运行一年多后发展为7台公交车,又在公共汽车队的基础上成立市公共汽车公司。从1985年起,公司进行了工资、人事制度等重大改革,企业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到1991年底,该公司营运车辆达到181台、线路20条,线路总长689公里、年客运量3731万人次。

后来,“伊克罗斯”牌大轿车被“四平通道(老式两节公交车)”和“东风通道(老式两节公交车)”所取代。通道公交车的两节车厢中间有个连接篷,每台车长13米多,调头、倒车、拐弯,难度都比较大。杨华说,当时路面上没有那么多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是市民代步的主要工具,所以才引进了那么长的公交。

后来,随着道路上车辆增加,通道公交车不再适合在市区道路开,也就逐渐被淘汰了。“那时候公交车两个门都可以上下,售票员要拿着票夹来回走着卖票。”节假日是售票员和司机最忙的时候。

驾驶座在车左边,售票台在车右边,车窗也没有帘子遮挡,所以司机和售票员长时间单边晒太阳,脸就成了一边黑、一边白。特别是每年夏季,对公交司机来说都是一次考验。“一般的公交车内无电扇,更不用说空调了。即便是驾驶员头顶上安装有风扇,因为有不少公交车驾驶员吹风扇而落下头疼、关节疼的病根儿,所以不是热得受不了,他们极少打开风扇。”中午最热的时候,连方向盘都是烫手的,要用湿布包上才能碰。

为防止司机夏天遭受长时间暴晒,公交公司在车上普遍安装了车用遮光板和遮光帘;冬天大部分公交车厢内用发动机自身的余热供暖。

2005年,我市引进第一批空调公交车;2008年9月,我市公交车逐步安装了IC卡系统,乘客上车刷卡;2013年,售票员完全退出公交;2011年,智能公交系统开始使用。目前,市区共有43条公交线路,营运车辆700余辆,大大改善了市民的乘车条件。

“以前孤线运营的乘车线路,如今四通八达遍及城市每一个角落;以前破旧拥挤的公交车,如今变身为一辆辆宽敞舒适的巴士;以前为等公交车望穿秋水、辛苦难熬,如今高峰时几分钟就有一趟如期抵达。”说到60年来我市公交车的变化,杨华脸上满是自豪和欣喜。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