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庆祝平顶山建市60周年·城市记忆
3上一版
 
六十年再造山河 一甲子深耕沃土
“我们挖出平顶山矿区的首车原煤”
艰苦的环境难阻工作的激情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7年5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十年再造山河 一甲子深耕沃土

◁2010年6月1日,大型收割机在叶县任店镇田间收割小麦。 李志勇 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宝丰县石桥镇东大庄村村民在割麦子。 王双正 摄
△上世纪六十年代,市郊闹店公社活神庙大队青年在玉米试验田查看玉米长势。 姚剑宝 提供
△2009年12月1日,商户闫俊岭将收购的玉米装到货车上。李志勇 摄
△1958年12月5日,白龟山水库一期工程动工,市民纷纷参与建设。 姚剑宝 提供
△2017年4月2日,白龟山水库。
李志勇 摄
△上世纪六十年代,市郊闹店公社技术员、省农业劳模付四在讲解烟叶培植法。 姚剑宝 提供
△2008年8月17日,郏县冢头镇王寨村烟农感谢提供供电配套服务的供电职工。李志勇 摄
 

在平顶山博物馆,珍藏着一件国宝级文物——鹳鱼石斧缸。鹰城先民用鹳鸟、游鱼、石斧,穿越历史的喧嚣,形象再现了农耕时代物产丰饶、林茂鱼肥的生动场景。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伴随着平顶山矿区的开发建设,大地母亲再次用那甘甜的乳汁滋养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大军。

建市伊始,我市农业的主旋律是“以粮为纲”。种粮先引水,引水需修渠。刚刚给矿山新城奠定基础的建设者们征尘未洗,便又与众多干部群众一道投身于兴修农田水利的热潮之中。他们截激流、筑高坝、开沟渠、架渡槽,终于让沙河、澧河、汝河的清流进入群山深处、来到田间地头,白龟山水库、昭平台水库、石漫滩水库等如散落玉盘的珍珠,镶嵌在中原大地上。旱坡薄地变成水浇良田,河滩故地年年稻米飘香,滍阳古镇化身平湖渔场,大地用丰厚的物产回报辛勤劳作的鹰城百姓。

改革的春风拂过鹰城大地,希望的田野孕育着新的希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如划破夜空的星火,飞进寻常百姓家。不知不觉间,镰刀犁铧、耧耙木锨已经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联合收割机、日光温室、植保无人机等新设备、新机械。放眼鹰城大地,山儿西烟闻名世界,良种红牛誉满中原,有机蔬果畅销神州,鹰城韭菜蜚声国际,冷鲜猪肉进军上海,生态原粮海内飘香。

时代在变化,追求不停歇。如今,我市正在加紧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向着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迈进。 (本报记者 王尧)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