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记者节 行走在脱贫攻坚路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发展红薯加工 村民入股分红
种植黑李油桃 改变贫困面貌
“我会一辈子为柴巴村而奔走”
“老翟是俺村脱贫的主心骨”
贫困群众致富的专业银行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1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翟是俺村脱贫的主心骨”
——记辛店镇南王庄村村委会主任翟国松
记者张亚丹在辛店镇南王庄村采访村民翟国松。
本报记者 姜涛 摄
 

“昨天下雨打不成红薯,我今儿一早就拉着红薯过来了。”11月8日上午,叶县辛店镇南王庄村新建的红薯粉条加工厂前,村民张全河的三轮车上装着满满一车红薯,“前两天在地里刨出来的,估计有五六千斤。”

今年64岁的张全河头发斑白,因为体弱多病,以前,家里的4亩耕地是他的全部指望,但却收入微薄。“自从老翟回了村,我这日子过得就不一样了。”张全河说,老翟带着村民发展林果产业,果树没挂果之前在林子里套种红薯,“早红薯直接卖,这时候的红薯全做成粉条等着过年的时候再卖,咋着都能挣钱。”

张全河说的老翟是本村村民翟国松。翟国松年轻时候出去打拼,在山西临汾开办过年产30万吨的煤矿,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谁都没想到,资产过亿的老翟又回到了一穷二白的南王庄。

“南王庄村是我的家,可以前每次回家,我都难受。”老翟说,奋斗了几十年,虽然在外安了家,但他始终放不下家乡。2014年底,老翟回家看到村里还是没有起色,就一直在心里琢磨:“能不能带着乡亲们找找致富的门路?”

2015年,老翟在乡亲们的期盼中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南王庄村位于叶县、舞钢市和南阳市交界处,村子下辖7个自然村,有6500多亩荒山,耕地却只有1000多亩。全村260户1030口人,其中贫困户有171户。

“老翟帮咱们想办法,今年水泥路都通到家门口了。”

“没有老翟,村里哪有钱建文化广场?发展林果产业想都不敢想。”

…………

初冬时节,南王庄村仍有一片绿意。当记者问起老翟,南王庄的村民合不上嘴。

该村村委会副主任赵玉山说,老翟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同村两委会班子谋划脱贫思路,决定利用山区优势,开发荒山,重点发展林果种植业。老翟自己出钱带着村里的贫困群众出门“取经”,学习外地的林果种植经验,并投资500多万元,买了挖掘机,在承包的荒山上带头种上了果树。同时,他还帮村里申请了村村通项目和30万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又垫资为村里修了群众文化广场和多个拦水坝、漫水桥。

老翟一心一意为大伙儿拓展致富门路,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热情,种林果的热潮席卷了整个南王庄村。为了使更多的贫困户种得起树,老翟又垫资购买了10多万株树苗供给村民。如今该村已经种植了1300多亩的黑李、油桃、软籽石榴等果树和芦笋、皂角等经济作物。

“老翟是俺村脱贫的主心骨,这几年村里变化最大的就是老百姓的收入。”68岁的薄铁拴从1972年就开始任村会计,全村的账数他最清楚。他说,2014年,该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1200元,去年已经达到2500元左右。

村民晋书旺家也是村里的贫困户,今年他准备再种几亩黑李。他说:“人家老翟费心费力帮咱脱贫,咱自己也得争气。”

目前,该村贫困户中种植林果的107户,发展养殖的47户,除了需要政府兜底扶贫的,基本户户都有致富项目。

(本报记者 张亚丹)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