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记者节 行走在脱贫攻坚路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发展红薯加工 村民入股分红
种植黑李油桃 改变贫困面貌
“我会一辈子为柴巴村而奔走”
“老翟是俺村脱贫的主心骨”
贫困群众致富的专业银行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1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辛店镇刘文祥村的脱贫之路
种植黑李油桃 改变贫困面貌

记者田秀忠(中)在辛店镇刘文祥村采访。
本报记者 姜涛 摄
 

刘文祥村是叶县辛店镇西南部最偏远的一个山区村,距离镇政府6公里,与南阳市方城县和舞钢市接壤。听说这个村发展林果业脱贫致富远近闻名,11月8日,记者乘车沿着崎岖的乡村道路七拐八拐来到刘文祥村一探究竟。

陪同采访的辛店镇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主任刘洪涛是刘文祥村的包村干部,他对该村的情况非常熟悉。据他介绍,刘文祥村属浅山丘陵村,全村辖5个自然村6个村民组,235户935口人,却有贫困户131户513口人。如今,全村90%以上的耕地种上了黑李和油桃。

刘文祥村咋想起种黑李和油桃来了?这还得从2006年春节说起。

2006年春节,村民李根的老表来他家串亲戚时,对刘文祥村好几年不见改观的贫困面貌感到吃惊:“你们这里现在还是麦茬豆、豆茬麦?咋不到我们老家去瞅瞅,也栽点黑李子呢?”一语惊醒梦中人。时任村小学校长的李根把老表的一番话告诉了该村党支部书记朱万宾。随后,朱万宾带领村各组组长和党员群众共16人前往内乡县余关乡考察。当他们看到余关乡在山上栽植黑李成功后,更坚定了引种黑李的信心,决定把发展林果种植业作为本村调整产业结构、脱贫致富的重点项目。

当年冬天,该村党支部书记朱万宾、村委会主任朱国伟和李玉峰等10余户村民试种了60余亩黑李。第二年、第三年……又陆续有村民试种。

2011年8月,第一年种植的黑李开始挂果。村民李玉峰种的3亩黑李当年就卖了2.2万元。

8日上午11点多,当记者来到李玉峰家时,他正与家人在门前广场上忙着制作粉芡。

李玉峰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村民们在两三年树龄的黑李树下栽种红薯或西瓜,红薯再加工成粉条,全村有二三十户村民从事粉条加工,年产粉条1万余公斤,仅此一项,每亩地可以增加收入三四千元。

“现在,我们村共发展黑李、油桃种植户180余户,亩产效益最高可达1.2万元,亩均净收益8000元。”李玉峰自豪地说。由于长期的实践和钻研,第一批引种黑李的李玉峰如今已成长为一名“土专家”。今年4月,他被辛店镇政府聘为该镇林果种植技术员,负责向村里果农提供修剪、施肥等技术服务。

在李玉峰的果园里,一棵棵黑李树栽种整齐,株与株之间的枝条相互交错,经过修剪后形成一个拱形,煞是好看。“这种‘开心型’树冠利于采光,便于管理和采摘。”李玉峰说。由于黑李、油桃和油菜的花期基本一致,4月份左右,黑李树的白花、油桃树的红花,加上油菜的黄花,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每年都吸引不少我市及外地的游客前来赏花。为此,叶县旅游局明年将在辛店、保安两镇举办油菜花节。

为使林果发展朝着健康的道路前进,该村成立了喜乐园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峰祥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大地方便了果农对果树的种植、管理以及产品的销售。目前,这两个合作社与洛阳进出口检疫局合作建立了黑李子等农产品出口扶贫基地,同河南豫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探索黑李子的标准化生产和出口国际市场模式。

“这几年俺村通过种果树,基本上已经脱贫了,现在全村只剩下7户25口人未脱贫了。”李玉峰说。 (本报记者 田秀忠)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