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生活·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手机进水放大米里就能修好?
我的老师(上)
善意的谎言
川西寻幽
龙腾水上筑长城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9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善意的谎言

 

前几天晚上,打电话询问回老家的母亲身体最近好些没,老人家说:“吃些中药好多了。”母亲身体不是很好,一犯病饭都不想吃。我们平时上班,在家陪她的时间少。星期天带女儿回老家看母亲,正巧高中同学回来了好几个人,想见见。当时母亲正在病中,准备去输液,送她去诊所不让,反劝道:“你同学好不容易回来一次,你快点去吧!我自己行。”

这让我情不自禁想起了那篇催人泪下的文章——《一个母亲一生撒的8个谎言》。从我不饿、我不爱吃鱼、我不困、我不渴,再到我不习惯、我不疼……

小时候,男孩家里很穷,母亲总把自己的饭分给孩子们。吃鱼,母亲把肉给孩子,自己啃鱼骨头。为了贴补家用,母亲半夜还弓着身子在油灯下糊火柴盒。孩子参加高考,母亲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不舍得喝带来的茶。父亲病逝,母亲谢绝别人的好意,始终不嫁。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负担,下岗后在农贸市场摆小摊,还拒绝了孩子接她一起生活,直到晚年患了胃癌,远在大西洋彼岸的孩子乘飞机赶回来,术后的母亲已是奄奄一息,用最后一个“我不痛”的善意谎言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还记得那则不知道看哭了多少儿女的电视公益广告吗?空荡荡的屋子里,电话响起,年迈的父亲告诉女儿自己一切都好,可挂了电话,老人孤寂外出,独自照顾生病的老伴儿。广告结尾反问观众:“老爸的谎言,你听得出来吗?”

父母总是默默给我们温暖,激励我们前进。他们含辛茹苦地将儿女养大成人,却从来不索取回报。很多时候,父母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就会用一个个善意的谎言遮拦过去。作为子女应多体会父母善意谎言背后的良苦用心,变被动为主动,珍惜时光,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爱。(邱利刚)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