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被毛泽东两次提到的“昆阳”
蹚将——乱世的英雄
邓公簋:邓国与应国的联姻礼器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6年7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被毛泽东两次提到的“昆阳”

 

毛泽东著作有限,他在著作中提到的地方更有限。然而,我市有一个地方,竟在他的著作中两次被提到,这就是“昆阳”。毛泽东在其《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两篇文章中,论及以少胜多的战例时,都说到了“昆阳之战”。“昆阳”就是现在叶县政府所在地的区域,如今是全县八十多万人口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河南省十大古城之一。

从“昆阳之战”可以得知,“昆阳”是个古镇、古城。其实,昆阳的文明史可上溯到石器时代。这里古为豫州地,周为应侯国,春秋时期属楚,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公元前350年,魏国在此设昆阳邑,后属秦,置昆阳县,西汉因之。

昆阳地处要冲,地势开阔,物产丰富,交通发达,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除了新朝末年王莽和刘秀的新汉“昆阳之战”、明末的“李自成之战”,现代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也有不少战役在此打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党的汤恩伯汤司令,就把他的司令部和军校,开办、开设在昆阳地界,曾名噪一时。

昆阳手工业发达,最著名的是铁器和铜器制造加工。这里制造的铜质水烟袋,1915年曾出现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昆阳物产丰富,盛产小麦、玉米、高粱、小米、大豆、红薯、棉花等。尤其是文庙院子里生长的中草药“车前子”,药效出奇的好,曾获明代李时珍好评,被载入他撰写的《本草纲目》。昆阳古建筑多,走进昆阳,一街两行都是明清风格的古建筑,有名气的是“明代县衙(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金代文庙(省文物保护单位)”和“明代一条街”等。昆阳还有神奇的传说,在文庙的院墙外有一处古迹“一步两眼井”,奇怪的是,紧邻着的两口水井,一口井水甘甜,一口井水苦涩。传说有两兄弟,哥哥不孝,淘的井出苦水,弟弟孝顺,淘的井出甜水。昆阳饮食业发达,大街小巷各种吃食应有尽有。最出名的是叶县烩面和叶县大锅盔。烩面面筋、味厚,香鲜;大锅盔个大、酥香、有嚼头。

昆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紧邻平顶山市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毗邻郑州、洛阳、南阳三大民航机场,日(照)南(阳)、南(京)洛(阳)两条高速公路在昆阳附近交会,境内有311国道、豫01线、平桐路、平舞铁路、平舞高速公路、登阜铁路叶县段和盐业铁路专用线过境。

近年来,昆阳投资、融资数千万元,先后建成了昆阳商城、瓜果市场、九龙市场、四眼井市场、东菜园商业一条街等,规划整修了昆西路、健康路等十多条街道。为进一步弘扬昆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县委、县政府投巨资恢复了我国仅存7所之一的叶县明代县衙,并建设了明代县衙一条街。

叶县明代县衙一条街以较高的历史、艺术和观瞻价值,吸引着海内外游人前来观光旅游。孔子、黄庭坚、李白等诸多历史文化名人,或为官于此,或游历于此,都为昆阳留下了广为传颂的不朽佳话和精美诗篇。

值得提及的是,一条名叫灰河又叫万泉河的河流,从昆阳古城穿境而过。前些年,政府出资对河床、河道、河岸进行了高标准的整修和治理,净化了河床、硬化了河道、绿化了河岸,使昆阳古镇流水潺潺、绿树成荫、桥涵遍布、游人如织,很有南国逸韵和水乡风采。

由于昆阳古镇和我居住的平顶山市毗邻,我经常来这里。庆幸的是,每次到来,都能看到它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景象。

●李荣欣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