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河区曹镇乡齐务村地处湛河区边缘,曾经是一个贫穷、闭塞的村庄。1992年,16岁的齐务村村民张现刚不得已辍学外出创业。他干过苦力、承包过溜冰场、开过电影院、做过煤炭营销、与朋友合伙承包过大型建筑工程,二十几岁就成为年收入几百万元的致富能手。
2005年,张现刚回老家住了一段时间。这段在家的经历让他做出了人生路上的重要决定:回乡带领乡亲致富。
誓将旧貌换新颜
在家的这段时间,常有乡亲找到张现刚,劝他回村担任村干部,带领大家致富。张现刚送走了一拨又一拨的人,心情也变得前所未有地沉重。
他苦苦思索,家乡的水是那么清、天是那么蓝,就连夏夜蚊虫的叫声也是那么动听,可为什么就这么穷呢?
经过半个多月的反复思考,张现刚最终决定留在家乡,为群众办些实事,但没想到却遭到了所有亲人的反对。张现刚什么也没说,带着家人绕村子走了一趟。当时正下着小雨,村上道路的积水一尺多深,连一条正经路都没有,孩子们上学下学全由大人背着。村上的房屋七成以上都是布满裂缝的土坯房,有两个六旬老人因为儿子不在家,正冒着小雨,爬上木梯,艰难地往房顶铺盖塑料布……
“为了乡亲不再受穷,我要留在村里,这一个理由就足够了……”张现刚对家人说。
在当年的村两委会换届选举中,张现刚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在当选后的第一个全体村民会上,张现刚向群众郑重承诺:三年内村民住上新房,把全村的道路都修一遍,把农田水利设施修完整……
铺好群众兴业路
村集体没收入,群众手里没有钱,拿什么盖房修路建水利?
张现刚在表完态的第二天就组织村上有拖拉机、农用车的家庭,由他们负责拉土为村里平整路面。其他乡亲们见状,也都纷纷拿出铁锹、耙子干了起来。大伙儿忙碌了将近半月时间,将全村的道路铺垫一新。
其间,张现刚向上级争取到了修路资金。但就在拿到修路资金的那刻起,张现刚突然有了新想法:既然乡亲们热情高涨,愿意出力,干脆自己再垫支一部分资金,提高道路建造标准,在路两旁修上排水沟,把道路修成一条一劳永逸的惠民路。
就这样,齐务村村民奋战了大半年,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户户,修到了田间地头。张现刚为此垫资100多万元。如今十余年过去了,齐务村的道路上车来车往,但路面完好如初。
走好特色致富路
齐务村过去以种植水稻为主,但因为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稻田里雨天一汪水,晴天干地皮,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2006年春,张现刚出资购买材料,村民出工,花费一个月多时间,把村里年久失修的2500多米水渠修复一新。随后,张现刚又找专家统一规划了全村的农田排水线路,带领乡亲们没日没夜地大干两个多月,挖通了通往河道的排水网,使齐务村的2000多亩农田全部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
经过兴修水利、土地复垦等一系列措施后,齐务村稻米的产量上去了,张现刚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带领村民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米线加工业、稻草编织业。
2006年起,张现刚看时机成熟,开始和村委会班子商议统一规划新村,让村民按照“统一高度、统一长宽、统一外观、统一路间”的标准建设新房,鼓励村民“弃旧村、住新村”,腾出旧宅交还集体。张现刚带领村民植树2200多棵,栽植花卉近百种,使村道两旁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慢慢地,一个崭新、靓丽的村民居住小区不经意间取代了旧村。
2009年,张现刚通过土地流转,建成了一个占地300余亩,集果树种植、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区,吸引来不少游客,为村民拓宽了创业增收的渠道。
2012年,张现刚先后投资、垫资近200万元,在村东建起了占地24亩的党建文化主题广场。广场内曲径通幽,溪流蜿蜒,四周分布有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健身设施,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齐务村的铜器、秧歌、腰鼓、戏曲演唱、广场舞等表演团队经常在这里排练和演出,一些市区的民俗爱好者也常驱车过来,带着录制设备,记录一些富有乡村气息的节目。
如今,齐务村正忙着将入村道路两旁的两米多高的刺柏移往他处,将4米宽的入村道路扩建为9米大道,这是在为该村一个招商引资项目的入驻做准备。市区一大型国有企业拟投资在该村建起一座占地500亩的玻璃温室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该项目的落地,将直接解决周边上千群众的就业创业问题及齐务村公益性开支的经费问题。
听齐务村会计吕书勤说,张现刚回村这些年,为村集体的各项垫资达1000多万元。笔者问及张现刚时,他呵呵一笑:“看看齐务村这十几年的变化,我觉得这钱垫得值!”
(张旭长 徐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