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高楼深处寻古意
三尺风道·奉献井
一场温泉边部署的战斗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6年5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楼深处寻古意

高楼村古民居老门楼
东风桥
 

●张振营

出郏县安良镇西3里处就是高楼村了,前石公路穿村而过,把村子一分为二,东西向的公路就是村子的主街道。在主街道上已看不出老村的模样,沿街两边都是钢筋水泥的二层小楼。于是我就在村子的深巷里徜徉,高楼村有72巷,曲曲折折的巷道有宽有窄,南北向的居多,但走着走着又会与东西向的交叉,好在有村党支部书记马强的带领,让我在这巷道里不至于迷失。

●深巷古宅

在高楼村光影斑驳的小巷里,两座高大气派的院落并排而立,厚重的榆木门紧闭,门上的铁锁锈迹斑斑,石墙上那一溜拴马石见证了这两户人家昔日的辉煌。南边这一户是曹丙申家,北边这一户是高国贤家,这家在康熙年间被授过五世同堂匾。再向北不远的高门楼大院是高五福家,出过举人。

小巷深处,隐藏着一口古井,环状的井圈是用整块巨石雕琢而成,石质的井沿已被磨蚀成不规则的锯齿状。井水早已干涸,散发出枯叶潮湿的气息。这样的古井村里还有五口,在村西北,我见到了还在使用的一口古井,井台、井架、辘轳完好,井架石上刻有“嘉庆十七年五月初七”几个字。

在高楼的这些明清时代建筑群里,“高采宅第”和“大夫第”最能体现其建筑艺术风格。在以儒家伦理为主体的传统文化里,孕育、发展出的这两座古民居建筑的内部结构和格局,充分体现了当时宗法制度的观念形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高采宅第”,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拥有近百间房屋,是一座集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之大成的古民居,这些颇具匠心的砖雕、石雕、木雕,不仅雕工精美,刀法明快,还融人物、山水、花鸟、故事为一体,意趣动人,寓意深刻。

“大夫第”是清乾隆进士高三畏的私宅,由三进院落的四合院和一个有五间明堂的西跨院组成的建筑群。大门外,有高楼人为高三畏建的过街石坊。坊为红石结构,高12米,宽10米。主体由4根石柱、3根横梁搭建而成,共分为一个正门,两个侧门,辅物有石座、石狮、透花窗棂、飞脊挑檐、锁链串引、宝塔盖顶等。石坊正面中门梁额处有60厘米高的写字板,上面刻写的是“高三畏为官经历”,字板四边刻有二龙戏珠、飞凤走兽等图案。石坊背面雕有二十四孝图,主辅相衬,蔚为壮观。立柱两面左右侧门,有石狮4对,雌雄相视。只可惜石坊在1966年“破四旧”时被拉倒,高楼人现在提起来甚为痛惜。

“大夫第”大门朝南,红石台阶,石狮把门,门旁边是上马石,墙上是一溜的拴马石。门上是青砖雕刻的飞檐,通过工匠们巧妙地组合,动物、花草、藤蔓不仅活灵活现,且形意俱佳。门内正对照壁,宅内不乏精美的木雕图案。在大厅之间,有门互通。如今,我们只能从后院的大车门里进入。前面的两进院子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修建前石公路时已被拆掉,现在能看到的就是三进院里的东西两座配楼,楼南被一面墙堵了起来。后堂楼当年被土匪一把大火烧为灰烬,只剩下石头地基。大车门上的钥匙由旁边住着的一位大娘拿着,打开大门时是一地的羊粪,门里就是她家的羊圈。荒芜的院子里有些散乱,到处是石块和残砖烂瓦,房门上方的木雕也不知去向,留下黑洞洞的方孔。院子靠西墙一角被辟为菜地,院子里的两棵洋槐树已吐新绿,一株古榆树仍生机盎然,还保留着对远去生活的记忆。西配楼的后墙处,刚有一座水泥结构坐北朝南的两层楼房拔地而起,是在拆除“大夫第”五间明堂其中三间房的基础上而建的,西跨院剩下的两间明堂和西配楼夹着这座新楼,甚是扎眼。

●女真遗民

高楼村人吃咸腊八粥,敬马、敬狗、敬喜鹊,大年三十还要举行“背奶奶过年”的仪式,风俗习惯与当地人迥异。不同的还有他们过年时书写的楹联。如“承先义州完颜军功扬四海,启后鸭水白黑恩泽绵千秋”;“渤海家声千古振,唐山世德万年招”。横批是“辽阳望族”。传说他们来自东北。他们到底从哪里来?为何来到河南?村里74岁的退休教师高铁成、当过村干部的69岁的高国贤、高俊安等人带我解开这些谜团。

他们的腊八粥里有绿豆、豇豆、花生仁以及面条,不同当地甜味而是咸的。别人感觉有点奇怪,但他们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高俊安解释说,祖上来自东北,姓完颜,来到这里改姓为高,后代为了不忘记祖上,每年的腊八节都做咸的腊八粥,并且用蓝边海碗盛着吃,寓意“碗盐”,警示子孙莫忘祖宗的完颜姓氏。

听几位老人说,小时候他们就被家族长辈教育,要敬马、敬狗,还要敬喜鹊。敬马是因为祖上是游牧民族,整天在马上生活;敬狗是因为曾经有一只大青狗救过祖上的命;而敬喜鹊,是因为喜鹊是他们民族的神。

原来,占村中人口80%的高姓居民竟然是女真遗民。始祖叫完颜简。郏县《高氏家谱》、郏县安良镇高楼村的《郏邑高氏文武功名官爵碑记》等记载:元朝末年,完颜简跟随儿子完颜德仁从东北来到襄阳居住,完颜德仁被封为忠勇侯。当时起义军首领徐寿辉在今湖北浠水称帝,不久又被陈友谅取代,当地战乱不断。乱世之中,完颜德仁和父亲只得暂时避居襄阳府枣阳崔桥里,成为普通百姓。后朱元璋部队攻克襄阳,并进一步占领枣阳,这使得曾为元朝高官的完颜简和完颜德仁十分恐惧,害怕遭到明军的报复,遂带领家人迁徙到河南郏县。他们不敢再姓完颜,便指高山为姓,改姓为高,完颜简更名为高万招,完颜德仁则更名为高德仁,其他儿子也如此更名。完颜简让家族分成三支隐居:让大儿高德仁留居郏县。自己则带着三儿子德昌回了辽东。他离开前着意安排两位夫人携带次子高德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从郏县迁往南召纸坊沟村,免得将来遭难时被一网打尽。郏县的完颜氏先是在“门洞沟”隐居,后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迁到马楼,除掉地痞马八子后改名为高楼,以高德仁为郏县高姓始祖。除了高楼外如今其后人已遍布郏县8个乡镇,共有5900多人;而高德原也成了南召高姓的始祖,已成为一个大家族,传到了26世。如今后人也发展到6200多人。

南召县皇后乡纸坊沟有一通被当地高姓人视为珍宝的明代碑碣,这通碑记载了他们先世的大致情况。碑文中的白头奶奶、黑头奶奶两人当系完颜简的妻室,白头奶奶在前,似应为嫡,黑头奶奶在后,似应为庶。按照立碑的一般规矩,白、黑两字应是两位完颜氏始祖母的姓氏,但这里白、黑对应,似又不像,使人联想到金代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白头奶奶、黑头奶奶似乎是暗指长白山、黑龙江。

既然姓完颜,那么他们的身份又如何呢?是否为皇族后裔?据了解,鹿邑县完颜后裔和汝州市完颜庄的完颜后裔是金兀术完颜宗弼的直系后裔,他们历代恪守祖训,不与岳姓人通婚,与高姓人一样,敬狗敬马。既然都姓完颜,鹿邑和汝州的完颜家族是皇室后裔,那么南召和郏县的完颜家族是否也有着同样的皇族血统?

2014年10月份,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任崇岳曾到南召、郏县两地调查,确认他们为女真后裔,并确认他们是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后裔,因为在金代上百个姓氏中,只有皇族才姓完颜。至于是谁的后裔,因为跟完颜阿骨打相差至少九代,且无确凿的家谱、碑文等文字资料记载,所以很难确定。高氏后人推测,完颜阿骨打共有4个儿子,只有四子金兀术继承了王位,他们不是金兀术的后人,那么很可能是金兀术几个哥哥中其中一人的后人。

●高氏官员逸闻趣事

从建文三年(1401年)高氏二世高猛出任直隶通判一职开始,高家再次进入政坛。高楼村高氏祠堂内有通“郏邑高氏文武功名录官爵碑”记载了高楼村高氏一世到十八世的明清时期官员155人。在这些在朝为官人当中,最有名的就是高采和高三畏,流传下来许多逸闻趣事和传说故事。

郏县城十字街过去有座过街牌坊名曰“飞黄坊”,是县令为高采所建,1949年被拆除。高采是明嘉靖四年(1525年)举人。据传,高采才高八斗,人品高尚,但相貌十分丑陋。应考前他在县衙当差,一日县令说:“我昨晚做一梦,梦见天上飘来一块彩绸,照得大地通红。这是什么征兆?”高采猛然站起来说:“大人,这是说我呀,今年我必考中!”县令哈哈大笑道:“采,你要能考中,我红毯铺地,芦席罩天迎你十里长亭!”

谁知高采当年竟一举高中,官拜山西平阳府通判正六品官级。高采回来后走到县城东十里铺便停止不前,让人报入县衙。县令无奈之时,有人给他出主意说,在十字街给他立个牌坊,既不失县太爷颜面,也给了高采面子。这才有了“飞黄坊”。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高氏后人高三畏考中进士,官拜“朝义大夫”“中宪大夫”,曾在浙江金华、绍兴、杭州等地任职。在任期间,多次陪乾隆皇帝巡游,数次进谏,得到乾隆好评。兴水利、建书院,深受当地百姓崇敬,因病告假返乡后,施恩惠于乡邻,修家谱、制族规,口碑极好。因而,在高楼村有关他的逸闻趣事最多。

听老人们说,高三畏从小就不是凡人,幼时在大郭庄上学,夜里回家时总有两盏灯前后相送,到村头的小龙庙即刻不见。有天夜里,母亲远远地看见少了盏灯,就把他带到大皂荚树下跪拜反省,问他办了什么坏事。他说代人写了一份人契。母亲说,坏良心的事咱不能做。第二天一大早他即把人契讨要到手,一口吞下肚里。当天夜里又是两盏灯相送。

早年家贫,高三畏挑担卖棉花攒路费进京赶考,就这样还是雇不起车马,于是就徒步进京。到京时晚了几个时辰,慌慌张张向考场奔去,偏又误入当朝军机大学士和坤的府门。当和坤知道他是应试的考生,参加考试又晚了,就给主考大人写了一封信让他去通融。主考官见是和大人手书,哪敢怠慢,不仅让高三畏参加了考试,还让他中了进士。发榜后高三畏到和府感谢,和坤母亲与之闲谈中得知他会唱“黑脸”,非常高兴,就让他当场演唱。正当和母听得沉醉时,差官来报:“请高县令就任。”和母见有人打岔,怒道:“啥县令,滚开!”差官回去禀报可能是和大人嫌官小,又加两级改为五品知州,见高三畏停顿,和母说:“我拐棍还没动,你只管唱。”这次吏部尚书只好点升浙江杭嘉湖道,就是浙江省内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三地的长官。并亲自上门说明情况,这才知道和大人和母亲不是嫌给高三畏的官小,是听戏忘了神。可是生米已煮成了熟饭,高三畏高高兴兴地去上任了。

后来郏县出现了大饥荒,高三畏把正兴建的宅院工程放缓,让全村男女老少到工地干活,每天干活管饭。工程不求进度,只求质量。灾荒过后他的宅院才完工,变相救了一村人。高三畏在续写家谱时,将忠、考、节、义列入族规,数百年来,高楼村就是孝道、礼让、守规、爱国的忠义之村。

高楼历代忠勇之士辈出。1949年2月,为响应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在共产党员高松山的带领下,高楼村66名青年集体参军,加入到河南独立15团7营9连中,高松山担任连副指导员,副排以下干部都由本村人担任,所以,这个连俗称“高一连”。“高一连”参加了渡江作战、解放广西等战斗,其中,高远志、高刚套荣立大功,被人民政府授予“灭蒋功臣”匾,如今匾额还在。“高一连”中许多人还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有的壮烈牺牲,有的立功受奖。如今健在的一等残废军人王长林和黄继光一个团,对参加上甘岭战役记忆犹新。

高楼村东头有座兴建于1975年的红石桥,叫东风桥。全长21.5米,雕刻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符号,因工艺精湛已申请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历了近40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

此刻,手抚桥栏望远,山色如黛,树木葱茏,连绵的麦田,葳蕤的草木,和村庄连为一体。暮色中,流动的水声从桥下传来。在桥上,看高楼古村,心是如此安然。唯愿古宅和石桥永存,让落寞的山野平添几许温柔与诗意。

(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